2018-2019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模块综合测评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737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6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本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愿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B.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足令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除而迎。
C.请大家针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发表看法,千万不要客气,有什么想法姑妄言之即可。
D.我们诚挚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年会,如蒙应允,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曾经的大唐古都,西安也就是历史上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可说堪称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之地。
B.海南省住建厅厅长霍巨燃在发布会宣布,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全域限购,新购房产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后方可转让。
C.人工智能新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治理,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分析效率,并且在主动安全防护、主动防御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D.对新高考来说,选科不仅是牵扯到考生将来高考拿多少分的问题,高校的专业配置和学科要求将会更加精细化,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③杜若:一种芳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一片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E.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语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小题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剽掠辈耳。”遵裕曰:“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诛夷。”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寻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进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复知通远军。
从韶取岷州,下之,令士众曰:“生获老幼与得级同。”全活者以数万。捷闻,加岷州刺史。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或请退保,遵裕曰:“敢议此者斩!”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合击之,羌败走。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诏至,贼已溃矣。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知熙州。坐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穆之有罪,知颍州,未几,徙庆州,又坐事知淮阳军。
元丰四年,复知庆州。诏与诸路讨夏国,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卒,年六十,赠永州团练使。
(节选自《宋史·高遵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B.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C.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D.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我国历史时期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叫节度使。
B.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古代帝王死还可以称为“千秋万岁”“升遐”“宾天”“大行”“驾崩”“薨”等。
C.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罢和黜,都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除、拜等,表示贬官的有:贬、谪、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在向西夏告哀过程中,据理力争,打击了西夏的嚣张气焰,得到了神宗的肯定,提升他担任保安军知军。
B.河岷二州被困,高遵裕不同意退保别处,他登上西门,派将入敌营,同时又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羌人败走。
C.攻下岷州城后,为了避免滥杀无辜,高遵裕传令给士兵,活捉老幼与杀人得首级相同,所以很多人因此保全性命。
D.高遵裕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因为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张穆之有罪后,他也获罪被免,调任颍州知州这一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
(2)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著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但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夜静想到一只薄胎青花瓷瓶”与“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少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起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小题2】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家学派重视个体的自身修养,其人生发展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自身素质,把修身排在第一位,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学习对于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于置人格培育于知识教育之上,提出教育的目标在于“学以成人”。
《论语》的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劝解人们学习了新知识,要时常温习它,把好学的行为当成是快乐的源泉。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提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有把握,四十岁就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迷惘,五十岁就能够得知天命,到了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越规矩。孔子以自身的经历来说明必须重视学习,劝诫人们要在年轻时立志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慢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同时,孔子还强调“学”。他认为,“学”不仅是指学习各种知识性的学识,还是指对自身修养的培养,就是俗话说的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是指符合儒家素质的人,具有“仁”和“礼”的素养。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君子学习时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要庄重和对生活要求安贫乐道,就可说得上是好学了。
学习除了要有“废寝忘食”的好学精神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还要“温故而知新”,不断地“学而时习之”,把学过的知识牢牢地记在心里,进行独立思考,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要懂得辩证地对待学和思的关系,避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外,孔子还认为学习可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二是学习的时候,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又要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并以此为鉴来反省自己。
(摘编自衡丹《衡阳日报·国学讲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修身放在人生规划的第一位置,认为修身不过,将会导致家难齐、国难治、天下难平。
B.《论语》开篇即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好学”作为人们修身的优秀品质和快乐的源泉。
C.孔子认为“学”的含义有二:一是广泛的狩猎各种知识,二是培养自身的修养,即学会做人。
D.孔子强调学习的与时俱进,认为对新知识要采取“学而时习之”的策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人生发展规划的高度切入,指出修身的重要性,阐述了孔子对“学”的理解和分析。
B.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采用了引证法,通过解读“学”,论证了儒家“学以成人”的观点。
C.文章认为,“学”与“好学”关系密切,要辩证地对待学和思的关系,避免“罔”“殆”。
D.对于“学”,文章采用了逐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对孔子关于儒家“治学”的观点立体论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格教育大于知识教育,提出了“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
B.孔子在《论语》中以自身的经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只要做到学而有成,就能一生顺利有为。
C.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仁”和“礼”的素养,行为庄重和安贫乐道是君子好学的重要表现。
D.孔子认为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是目的,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后反省自己才是最终目的。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小题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自比,表达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
——史铁生《病隙碎笔》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10.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宇。

喝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常事,也是人们养生的一种方法。但是喝茶的方式不正确,或者喝茶的习惯不好,____,反而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___,因为夏天温度很高,细菌很容易在茶水中生长繁殖,如果我们喝了隔夜的茶水,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