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③杜若:一种芳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一片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E.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语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小题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0 12:1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春感
南宋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③。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④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此词写于此时。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④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可怖,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
B.“银花洒泪”一句写得极为动情,它将客观景象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渲染了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故都临安元宵佳节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
D.“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明上阕所写的都是自己在故都的亲见亲闻。
E.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一(夏日田园杂兴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夏日田园杂兴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冬日田园杂兴十二)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四(夏日田园杂兴九)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五(秋日田园杂兴十二)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小题1】下列对所选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兴”意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组诗所选五首都是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
B.选诗一意境宁静明丽,“日长篱落”描写了中午篱笆影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的景象。
C.选诗四以农村儿童的口吻来写,第二句写儿童招呼客人留宿并递上香甜清凉的井水。
D.这五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在一、二、四句上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小题2】选诗五中的“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生态文明”,下列诗句也体现了这一点的一项是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B.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C.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D.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小题3】请从下面①、②两题中选定一道题作答。
①简要赏析选诗一中“惟有蜻蜓蛱蝶飞”及选诗二中“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各自诗作中的作用。
②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选诗二、三、四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武慢
(南宋)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①北宋末南宋初诗人。②邃馆:深院。③书盈锦袖:苏惠织锦作回文诗寄夫,回环诵读,皆成诗句。④金徽:金饰的琴徽。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结尾三句写傍晚时分,主人公在孤独中眺望远方,然暮云已合,却伊人未在。“梦魂俱远”则更进一层,写有情人不仅关山阻隔,连梦中也难相会。
B.下片有对“旧游”的回忆,记忆中“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危阑倚遍”等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落叶、古垒、哀笳声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锦袖”,“金徽”,“寸心幽怨”,笔触纤细,皆从女方着笔,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之万一。而寸心之小,其中幽怨却非书琴所能表达。
D.词中三次用典,除“书盈锦轴”,尚有“烟笼寒水”和“青山隐隐”,分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句意和“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
E. 全词铺叙委婉,抒情真切,颇有柳七风味。开篇处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颇为相似,铺叙背景,为全词增色。
【小题2】本词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结合词作上片内容简析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