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剽掠辈耳。”遵裕曰:“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诛夷。”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寻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进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复知通远军。
从韶取岷州,下之,令士众曰:“生获老幼与得级同。”全活者以数万。捷闻,加岷州刺史。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或请退保,遵裕曰:“敢议此者斩!”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合击之,羌败走。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诏至,贼已溃矣。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知熙州。坐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穆之有罪,知颍州,未几,徙庆州,又坐事知淮阳军。
元丰四年,复知庆州。诏与诸路讨夏国,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卒,年六十,赠永州团练使。
(节选自《宋史·高遵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B.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C.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D.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我国历史时期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叫节度使。
B.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古代帝王死还可以称为“千秋万岁”“升遐”“宾天”“大行”“驾崩”“薨”等。
C.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罢和黜,都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除、拜等,表示贬官的有:贬、谪、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在向西夏告哀过程中,据理力争,打击了西夏的嚣张气焰,得到了神宗的肯定,提升他担任保安军知军。
B.河岷二州被困,高遵裕不同意退保别处,他登上西门,派将入敌营,同时又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羌人败走。
C.攻下岷州城后,为了避免滥杀无辜,高遵裕传令给士兵,活捉老幼与杀人得首级相同,所以很多人因此保全性命。
D.高遵裕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因为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张穆之有罪后,他也获罪被免,调任颍州知州这一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
(2)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6 11:19: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解决社会争端,造福地方。在处州任上,范成大制定义役之法,以田租负担应役费用,减轻百姓应役负担,改变“争役嚣讼”的局面。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高祖受禅,除枞阳太守,封上蔡县伯。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子盖自剖符西服,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五年,车驾西巡,及帝还下诏曰:“朕亲巡河右,观省人风,所历郡县,罕遵法度,多蹈刑纲。而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威惠兼举,宽猛相济,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实字人之盛绩,国之良臣。”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为内职,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车驾至高阳,追谐行在所。既而引见,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候,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宣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檠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隋书·樊子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B.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C.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D.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指入仕为官。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褐衣代指贫贱的人。
B.受禅,也作“受嬗”,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D.人风,唐避李世民的,用“人”字代替“民”字,避讳,是避免直接写出君主的名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子盖长期驻守边陲,没有怨言,他曾任 枞阳太守、凉州刺史,并在任武威太守期间,向隋炀帝表达了愿意戍守边陲,虽死无憾的想法。
B.樊子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武威太守期间以处理政务闻名。隋炀帝巡视西部各地后,夸赞他能恩威并举,养育人民功绩突出。
C.樊子盖长期任外职,深得皇帝重用。隋炀帝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和寇恂,将社稷大事委托给他,并且嘱托他教导自己的孙子越王和代王。
D.樊子盖虽然政绩卓著,但是也冷酷残忍,檠槃陀、柴保昌起兵造反时,他不顾百姓疾苦,不分善恶,将汾水北面的村庄船坞全部焚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
(2)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