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621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4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近日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心中顿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
B.您大驾光临,顿使寒舍蓬荜生辉。
C.仁兄初次惠临舍下,小弟招待多有不周,还望海涵。
D.家母最近身体有点贵恙,希望你们不要叨扰她老人家。
2.
(题文)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D.比肩 望洋兴叹 侧目而视
3.
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迷迷蒙蒙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纱的少女。
②他肚里有墨水儿,脑瓜又活,看个文件什么的,都比别人理解快。
③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
A.比喻 借代 反复 比拟B.拟人 借代 排比 比拟
C.比喻 借喻 反复 拟人D.拟人 借喻 排比 拟人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⑤①B.④③②⑤①C.③①②⑤④D.④①③②⑤
5.
下列句子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D.游于赤壁之下
6.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冯虚御风(凭空,凌空) 小学而大(丢弃)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检验)  士大夫之(类)
B.而江河(横渡) 则耻师焉,矣(疑惑)
官盛则近(奉承)   声非加也(快速,引申为洪亮)
C.舆马者(利用)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箕踞而遨(席地而坐,呈簸箕状)    六艺经传皆习之(通晓)
D.而舍之(用刀雕刻) 正襟坐(端正地)
故不积跬步(半步)  功在不(停止)
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思矣     则施施
B.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积土成山,风雨兴
C.青,取之于蓝而青其身也,则耻师焉
D.师道不传也久矣   惟江上清风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用心也 一:一样
B.圣人无师    常:平常 知不可乎得  骤:突然
C.举匏尊以相  属:劝酒 至则草而坐  披:拨开
D.山之高而止  穷:荒僻 纵一苇之所  如:往

2.句子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8)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
(9)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

3.话题作文(共1题)

10.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作文。

汽车喇叭声、建筑工地施工声、树林里的鸟声风声等,是耳朵听到的有声的“声音”;浏览网页,刷微博微信博客,看父母朋友写的信等,是心灵听到的无声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有人乐在其中,有人理性思考。而你对此有何想法?

请以“有一种声音”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4.诗歌鉴赏(共1题)

1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小题2】(小题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上下诏求遗书 会:适
B.且言搜集之道甚 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 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酒   耽:沉溺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中的“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B.渔人甚
C.而学于师D.鱼虾而麋鹿
【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所给例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遇诸生贤者
A.客有吹洞箫者
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竹君“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    )
①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
②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③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④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
⑤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
⑥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朱竹君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公、于文襄公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小题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2)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13.

血绒花

筱 敏

在我的窗下,有许多肥厚的花,花色猩红,饱满欲滴。

花事总在最潮湿的一季。雾悠然罩在那里,薄时令花瓣生出细绒,浓时细绒就被犁开,大滴大滴沿犁沟淌下来,仿佛淋漓的血痕。

粘稠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我呼吸愈渐粗重,我知道这是春天浓烈的腥甜,于是我知道窗下的血绒花已经开了。通常这时候我紧闭门窗,常识告诉我要紧闭门窗。天气报告也一再告诫我们减少以至停止户外活动,留在室内,何况我对花粉过敏,对雾也过敏。

然而门窗能保护什么呢?我分明知道,我的儿子走在户外,儿子的信息会辗转穿过雾气,润湿着来到我这里。

妈妈,今天学概率,好多猎人各开一枪,各人有命中猎物的概率,猎物中一枪死亡概率,两枪、三枪死亡概率,他们兴致勃勃把小动物的死亡概率算到小数点后好几位,他们怎么可以看不见小动物流血?

这个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我听见窗下的花粗重的吮吸之声,它们拔节的声音也很沉痛。地下的水粘稠,风低沉的呜咽在地下,潮水的啸声也在地下。这片土地掩埋得太多,太肥沃了,令人难以置信。

有一个白发人在我窗前,从早到晚,一推窗就可以看见,不推窗也可以看见。

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我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她的儿子。我说这样的日子应该呆在家里,她说她是呆在家里,她的家就在这里。我说家是一个有屋顶的地方,有墙,有门,有炉灶和炊烟。她说家是一个有儿子的地方,有儿子的船和儿子的帆,炊烟是母亲召唤儿子的炊烟。我看见她眼睛里雾气茫然,时间在那里一层一层变黯,重重叠叠的黯淡令我骇异,原来我们已经茫然流逝了那么多的时间。

我安慰她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出花来,那么丰硕,厚重,那么奇丽骄人。

她说,但是我要的不是花,我要的是我的儿子。

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她说,可是他没能走远,可能就藏在一棵花的下面。

飘渺的城,

在冬天早晨的棕色雾下

一群人流过伦敦桥,这么多人,

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

叹息,又短又稀,吐出了口,

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足前。

我回头张望,深为惊恐。雾在玻璃外面重叠成水滴,淋淋漓漓,我用窗帘把淋漓和猩红都关在外面,足前一摞消遣的新闻纸,让我努力把眼睛盯在上面。然而它们刚刚隔了一夜,就糟朽成尘。它们什么也不曾知道,而且什么也不愿知道,只是在足前窸窸窣窣不断升高,发泡,不断地淹没我们的空间,记忆,以及诗人的预言。

我窗下的花依然怒放,瓣、蕊、子房、花萼依然噼啪作响,雾在那里依然生出柔嫩的细绒,依然被划破,露出淋漓的猩红,雾依然会再次在猩红之上生出细绒。白发人依然坐在方砖上,看熙来攘往的陌生人,奔忙的陌生人,奔闲的陌生人,越来越使她陌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她会好受一点,她点起手中一支蜡烛,听着蜡泪悄然滴落,还有火花微渺的响声。

我问她在等什么,她说在等儿子。

她说她会等到星垂四野,等到一个接近童话的时辰。她将把蜡烛一路摆到天边,她随着烛光走到星星那里,就能找到她的儿子。

(选自筱敏《涉过忘川》,有删改)

【小题1】开头两段对血绒花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小题2】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
(1)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2)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小题3】作品中的“白发人”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意蕴。
14.
阅读下文后,完成下面小题。

从前,在巴格达,有个商人派他仆人去市场采购货物。然而过了片刻,仆人便回来,一脸发白,全身颤抖说:“主人,刚刚在市场,人群中,我被一个女人推了一把。我转身一看,推我的竟是死神!她直盯着我,并且摆出一个威胁的手势!现在,把你的马借我,我要离开这城市,躲过我的命运。我要去撒马拉。在那里,死神就不会找到我。”

商人便将马借他。仆人骑上,立即用马刺夹紧马腹,以最快的速度纵马奔驰而去。后来,这商人也去市场,看见死神站在人群里,他便走过去,对她说:“今早,你看到我仆人时,为什么要对他作出威胁的手势?”“那不是威胁的手势!”死神答道︰“那只是个吃惊的表示。我只不过看他那时人还在巴格达,大为吃惊。因为,我预定今晚要在撒马拉和他碰面。”

(毛姆《撒马拉之约(Appointment in Samarra)》,颜霭珠译)

【小题1】依据上文,作者描述仆人对死神手势的理解,其用意是
A.表现人类的生死无常祸福相倚B.反讽仆人的逃避命运弄巧成拙
C.强调死神的如影随形无所不在D.证明主仆的和谐相处共度难关
【小题2】依据文意,最适合说明仆人心理状态的选项是
A.心猿意马B.心荡神驰
C.杯弓蛇影D.捕风捉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句子默写:(1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