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5题)
A-C | C-D | E-D | F-E | G-F | B-G |
90米 | 80米 | -60米 | 50米 | -70米 | 40米 |
根据这次测量的数据,可得观测点A相对观测点B的高度是( )
A.210米 | B.130米 | C.390米 | D.-210米 |
A.延长线段AB与延长线段BA表示同一种含义 |
B.延长线段AB到C,使得AC=BC |
C.延长线段AB与反向延长线段AB表示同一种含义 |
D.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AC=AB |

A.5.4 cm | B.5.6 cm | C.5.8 cm | D.6 cm |

A.恩 | B.施 | C.城 | D.同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
C.样本是360个家长 |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

A.其中有3个区的人口数都低于40万 |
B.只有1个区的人口数超过百万 |
C.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之和超过江干区的人口数 |
D.杭州市区的人口数已超过600万 |
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②检测某地区空气质量
③调查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A.x+1=(30﹣x)﹣2 | B.x+1=(15﹣x)﹣2 |
C.x﹣1=(30﹣x)+2 | D.x﹣1=(15﹣x)+2 |
2.选择题- (共12题)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电视剧《乡村爱情》贴近生活,深受观众喜爱,这对文化创作者的启示(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文化创新必须像镜子一样真实地记录生活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㉒江南,安慰着诗人。
㉓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
周国平,善以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
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
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展
3.填空题- (共34题)
5×5=0×1×100+25,
15×15=1×2×100+25,
25×25=2×3×100+25,
35×35=3×4×100+25,
…
请猜测,第n个算式(n为正整数)应表示为 .

4.解答题- (共29题)






(1)这一列属于有理数中的哪一类;
(2)写出第7,8,9项的三个数;
(3)第2 013个数是什么?
(4)如果这一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两个数越来越接近?
+18.3,-9.5,+7.1,-14,-6.2,+13,-6.8,-8.5.
请问:
(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0.335升,那么这一天共耗油多少升?

(1)求(-2)※

(2)小华在运用此程序计算时,屏幕显示“该程序无法操作”,你猜小华在输入数据时,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1)0.125×(-7)×8;
(2)-32-(-8)×(-1)5÷(-1)4;
(3)[2




(4)(-370)×(-


(1)请你在④和⑤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相对应的等式.
①·↔4×0+1=4×1-3;
②

③

④

⑤

(2)通过猜想,写出与第

(1)(x2-7x)-(3x2-5-7x);
(2)(4ab-b2)-2(a2+2ab-b2);
(3)x-[y-2x-(x-y)];
(4)3(x-y)-2(x+y)-5(x-y)+4(x+y)+3(x-y).
| 到C地 | 到D地 |
A果园 | 每吨15元 | 每吨12元 |
B果园 | 每吨10元 | 每吨9元 |
(1)若从A果园运到C地的苹果为x吨,则从A果园运到D地的苹果为_________吨,从A果园将苹果运往D地的运输费用为_________元;
(2)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总运输费;(要求:列式后,再化简)
(3)如果总运输费为545元时,那么从A果园运到C地的苹果为多少吨?
一次性购物 | 优惠办法 |
少于200元 | 不予优惠 |
低于500元但不低于200元 | 九折优惠 |
500元或超过500元 | 其中500元部分给予九折优惠,超过500元部分给予八折优惠 |
(1)王老师一次性购物600元,他实际付款_____元.
(2)若顾客在该超市一次性购物x元,当x小于500元但不小于200时,他实际付款_____元,当x大于或等于500元时,他实际付款____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如果王老师两次购物货款合计820元,第一次购物的货款为a元(200<a<300),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两次购物王老师实际付款多少元?
(1)若苏宁电器商场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A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B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C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方案中,为了使销售时获利最多,你选择哪种方案?
(1)北偏西50°;
(2)南偏东10°;
(3)西南方向(即南偏西45°).


(1)设原大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图2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那么S′与S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S′>S | B.S′=S | C.S′<S | D.不确定 |
解:由题意得6x=3,解得x=


(1)若商场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若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一台乙种电视机可获利200元,销售一台丙种电视机可获利250元.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的方案中,为使销售利润最多,你选择哪一种进货方案?


(1)小丽看了统计图后说:“该市2011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比2010年少了.”你认为小丽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求补全条形统计图;
(3)求这5年平均每年新建保障房的套数.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5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34道)
解答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