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

黑馒头

一次,学校承担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监考工作。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就陆陆续续来了许许多多的民办教师,他们显然是刚下长途汽车,一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shēn   kān),身上穿着蓝或灰的皱巴巴的衣服,手里提着过时的人造革黑包,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家做的布鞋。他们一到学校,先跑到自来水管前“咕嘟、咕嘟”一阵猛灌,然后就到教学楼看自己的考场,看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坐在操场上,从兜里取出干馒头吃起来。

晚上,教工们去操场散步,发现他们就躺在地上睡觉,身上什么也不盖。夏天倒不冷,只是蚊子太多,不知他们如何能睡得着?一个和大人散步的孩子突然大声地问父母:“他们怎么不去住旅馆?”一时所有的人像被什么击了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睡在地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操场上回荡。

第二天早上,这些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一脸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来到考场,坐在座位上睁着(xīng  qīng)松的双眼连连打哈欠。查看准考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填报的年龄至少大10岁。拿到卷子后,都埋头写了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人的卷子很多还是空白。渐渐地,底下有了翻书说话的声音。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了。

就在这时,教室外的操场上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透过窗子看见几辆高级轿车正停在操场上,从车里依次走下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精神饱满的官员,说笑着向教学楼走来。不一会儿,校长就陪着这些人到各个考场视察来了。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lún lùn)不类。

局长们看完了,又一溜烟地坐着小车走了。而教师们还得为他们的转正努力答题。一会儿,又有人做起了小动作,我把脸拧向窗外。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至今还在乡下的小学校当民办教师,而他教出来的学生却遍布全国。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了,他们一边交卷子,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个约60岁的老教师,头发已谢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凑到我跟前说:“咱是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没办法,年龄大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眼看着就教不动了,临老还是个民办教师……”他(shù xù)絮叨叨地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个干馒头给我,不管我怎样推辞,他还是把馒头放下就走。

那两个馒头在我家的阳台上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黑的馒头。他问我:“怎么吃啊?”

【小题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小题2】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 ______________: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2) ______________: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小题3】第一段对那群民办教师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当发现有人在考场做小动作时,“我把脸拧向窗外”。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4 03:5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反驳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讽刺作家马克·吐温遇见了一位富翁和他的夫人,出于礼貌,马克·吐温恭维富翁的夫人道:“夫人,你真漂亮!”

没想到富翁的夫人瞥了一眼马克·吐温,傲慢地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您。”头脑非常机敏、言辞一向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答道:“没关系,您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那位夫人听后,虽满脸怒气,但又无言以对。旁边的富翁见夫人受窘,马上就忍不住了,他打量了一下马克·吐温,见他穿着破旧,不修边幅,就嘲弄说:“唉!你这副样子和毛驴能差多远?”马克·吐温目测了一下富翁和他之间的距离便说道:“没多远,大概有两尺。”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傲慢:________。
②无言以对:________。
【小题2】写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机敏——________
犀利——________    嘲弄——________
【小题3】辨词归类。 
心痛   漂亮   恭维   遗憾   傲慢   机敏   凶恶   打量
①褒义词:________
②贬义词:________
③中性词:________
【小题4】马克·吐温真不愧为讽刺作家,仅仅两句平常话,就战败了富翁及他的夫人,他的绝妙回答中,第一句是说给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句是回答________的,意思是说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被敬若上宾,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南中一带举兵反抗  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小题1】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 )
A.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B.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C.以理服人。
D.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小题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   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___________)
(2)   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_____________)
(3)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胡作非为,专断强横。(_____________)
【小题3】仿照例句。
用“只有……才能……”造一个句子。
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么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一块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玲玲⋯⋯”“玲玲⋯⋯”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听着一声声感人的话语,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

【小题1】解释词语:出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文章分段,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段意。
【小题3】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反映了“我”受灾后悲伤的心情。 

②抒发了“我”非常感激同学们的思想感情。

③表达了同学们对“我”的纯洁真挚的友谊。

【小题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正确答案序号上打√)

①时间的变化 ②地点的转移 ③总分结构 

④事物几方面 ⑤事情发展顺序

【小题5】将“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下来”缩成最简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