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有一死,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固: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司马迁是中国______(朝代)的文学家,他的《_____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题3】这段话出自《______》,是____于194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小题4】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体会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两种人的鲜明态度。
【小题5】这段话强调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5 05:5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小题1】词语联想。
“小山似的涌浪”让我们联想到__________这个成语,“雷鸣般的轰响”让我们联想到__________这个成语。
【小题2】关于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动态和声音两方面描写了冬天时烟台的海。
B.句中“千万头”“数丈”“数百斤”“十几米”等数量词充分表现了海水盛大的气势。
C.“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是用来写人的词语,所以说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小题3】如果把选文最后两句对人物活动描写的话删去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烟台某旅游公司想针对大海这一景点,开发“冬天一日游”项目,请你替该公司设计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