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三改告示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城。齐白石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去了教授职务,在家闭门谢客。   
一天,几个日本人以买画为名,找到齐白石,对他(恶狠狠  虚情假意)地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齐白石(斩钉截铁  满怀歉意)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如果你们要我去日本,可以把我的脑袋拿去!”  
几个日本人听了这话恼羞成怒,但又碍于齐白石的名声和才气,不敢发作,便(气冲冲   灰溜溜)地走了。齐白石心想: 于是,他当天就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外,上面写道:“中外官长买齐白石之画,可以派代表来,不必亲驾到门。自古以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然而告示贴出以后,还有敌人的爪牙前来纠缠。齐白石感到告示写的不够分量,就换上一个 “停止见客”的新告示。过了几天,齐白石觉得这个告示还不太妥当,干脆写了四个字贴在大门上:“白石已死”。   
齐白石写了三次告示(a表现  b以事告人)显示(a表现  b以事告人)了他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小题1】联系课文内容,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圈出合适的词语。
【小题2】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括号里圈出“示”正确的解释。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写齐白石当时的想法。
【小题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齐白石三改告示,他在第一次的告示中写道:这样写是因为在第二次的告示中他写道:这样写是因为第三次的告示是这样写的:
【小题5】读了课文,你认为齐白石是个怎样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2 03: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父爱陷阱

(1)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出乎意料  突如其来) 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2)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3)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缘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救助)。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4)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5)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想象。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6)他立刻变得(警觉  警惕)起来, 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7)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8)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  )他能坚持住,不久(  )可以爬出陷阱。

(9)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10)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 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乱作一团 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11)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12)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 。父亲说 对不起 他说 你知道 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 而你 竟然就一直守在并口看着我痛苦

(13)父亲说: “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  )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  )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14)他的双眼湿润了, 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小题1】用“ ”画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小题2】在第(12)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题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4】文中第(9)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全文写了男孩掉进陷阱、      、成功自救的经过。爬出陷阱后,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经历了从 的变化。
【小题6】画出与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话。
【小题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句的表达效果。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过来拥抱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本文以“父爱陷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来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还是未被录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腰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了琴盒里。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拾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拾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有时会招致一些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们不如以理智去应付,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无法站稳脚跟。

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小题1】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①驻足聆听:________。
②小有名气: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在文中用横线画出青年男子的举动。为什么无赖被青年男子的举动震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主考官为什么后来又录取了这位青年,他欣赏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勇敢的孩子
一辆大客车载着19个6至11岁的小学生去参加活动。途中,驾驶员因病昏迷,汽车失控,在美国第40号公路上急驶乱窜。一些孩子吓得哭泣起来:“我们快要死了。”突然,汽车又开始横冲直撞,孩子们都摔倒了,有的还撞在车窗上。这时,车上10岁的五年级学生拉里的头脑异常清醒,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勇敢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一把抓住方向盘,并用力踩住刹车踏板,使汽车猛然刹住。拉里随后招呼三位同学一起把司机拖起来。这时,恰巧有辆汽车路过,他们立即报警。几辆救护车闻讯赶到,将受伤的五位同学送到医院,其余的换乘另一辆大客车返回学校。在车上,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滔滔不绝地倾诉对拉里的感激之情…… 事后,拉里平静地对表扬他的校长说:“这算不了什么,只是我常跟爷爷一起摆弄一辆货车的缘故。要知道我爸爸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生前总是想方设法做好事,帮助过许多人,我想,我爸爸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小题1】根据意思从文中摘录成语。
(1) 比喻极其危急。 (    )
(2)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   )
(3)形容毫无顾及地乱冲乱撞。 (   )
【小题2】缩写句子。
(1) 失控的汽车在40号公路上急驶乱窜。
(2)泪流满面的孩子们滔滔不绝地倾诉对拉里的感激之情。
【小题3】第一节末的省略号省略了孩子们的话语,请展开想象,补写一、二位同学说的感激的话。
【小题4】简要回答问题:十岁的拉里为什么能成功救出一车小学生?

同类题5

拓展阅读。
紫荆花
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呢。
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用武力威胁的方式强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的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
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强行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香港各界爱国群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
战斗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起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了一棵大家从来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这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热热烈烈!这些花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
1965年,紫荆花被选为香港市花。
【小题1】香港的市花是________。
【小题2】英国人是用什么办法来获得新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面对英国强盗式的占领,香港各界爱国群众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紫荆花盛开的语句。
【小题5】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紫荆花会被选为香港的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