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乌鸦兄弟
乌鸦兄弟同住在一个窝里。
有一天,窝破了个小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有去修,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他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回老大会去修的,我就等一等吧!”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扬 落)下来。乌鸦兄弟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天气这么冷,小乌鸦肯定受不了了,他一定去修了。”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能耐得住吗?他一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近 紧)了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画去文中“(  )”里不合适的词。
【小题2】在“耐得住”这个词中,“耐”的意思是(____)。
①忍受;②厌烦;③麻烦;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7:4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的表情。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作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小题1】文中插叙的部分是第___自然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
【小题2】“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请说说是哪些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你对文题“儿子的礼物”的理解。
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
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表示转折D.表示中断
【小题5】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父母对子女应该多些理解和鼓励,子女对父母也应该多些理解和回报。
B.宽厚、真诚、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C.作者反思过去,认识到只重视儿子的学习成绩,以致忽视了他身上许多优点是不对的,并表示了深深的自责。
D.在作者看来,年轻人踏入社会的首次成功,足以撑起一生的自信。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为别人喝彩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矫正狭隘自私和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为别人喝彩是     ,是 ,是  
(2)文中举例了那几个“为别人喝彩”的例子?
  
 
(3)“最热烈的掌声”赞赏的是:
  
(4)文章划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法是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于实践,而实 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题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_____)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

——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从此我常常在午

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顺而甜美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天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者(______)   边(_______)    咀嚼(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_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
【小题3】第④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④自然段中说:“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艰难的岁月里
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在山坡上休息。周围非常寂静。天渐渐暗下来了。山谷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红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zhóu  wén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来岁的小红军依偎在他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人民的军队,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战斗的岁月非常艰苦,可是他们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chè  dǐ打垮敌人,使穷人都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小题1】看拼音写汉字
zhóu  wén
chè  dǐ
________
________
 
【小题2】小红军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写出反义词
寂静——________    特别——________    幸福——________
【小题4】“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可能”、“也许”是什么意思?文章不用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在文章中找出当时生活十分艰苦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在文章中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文章最后一句话里,“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未来”、“希望”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哪个选项能正确体会小红军的情感?
一位十来岁的小红军依偎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________
A.小红军与老红军有深厚的阶级感情,这一老一小在山坡上休息。
B.老红军笛声悠扬动听,使小红军陶醉了。
C.小红军听着笛声,想着战斗的艰难岁月,想着革命胜利以后的幸福情景,相信一定能够彻底打垮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