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

——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从此我常常在午

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顺而甜美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天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者(______)   边(_______)    咀嚼(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___________) 粗壮(_________)
【小题3】第④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④自然段中说:“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5 09:5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游乐场。
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
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受到重用,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关中一带举兵反抗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齐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胡作非为,专断强横。    (    )
(2)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    (    )
(3)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    )
2.仿照例句,用“只有…一才能……”造一个句子。
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态度感动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态度值得他一辈子学习。

【小题1】“生动别致”这个词可以换成( )
A.莫名其妙B.不耻下问C.栩栩如生D.活泼可爱
【小题2】“这画太有味道了。”这句话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酸甜苦辣等味B.美味的意思
C.画的内容生动有趣D.发臭了的气味
【小题3】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不包括(   )
A.梅花艳丽俊秀B.公鸡生动别致
C.《梅鸡图》太有味道D.梅、鸡画在一起
【小题4】起初谢时尼为什么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D.老师看起来像是在开玩笑。
【小题5】是什么让谢时尼知道了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小题6】谢时尼被齐白石_______的态度感动了,在学习上我们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就问妈妈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这是雨花石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囚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冈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押下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人被拷打得满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然后,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了爸爸的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小男孩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

敌人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这个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只好把他赶出了监狱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脑海里。玲玲又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小题1】在短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小题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男孩宁愿和爸爸一起被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小题4】“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爸爸”是对(   )感到欣慰。
A.临牺牲前还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B.自己的儿子没有向敌人屈服,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C.能够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牺牲
【小题5】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为什么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