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反问句。
【小题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4 06: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快乐阅读。
钻木取火
远古时代是没有火的。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
一天夜里,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伏羲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他翻过高山,穿越森林,游过河流,跳过沟涧,向北走了很远很远。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燧明国。这里有一棵奇大无比的树。他看见有无数只长着短而硬嘴巴的鸟,正在不停地啄一棵燧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烂夺目的火花迸发出来。
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他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    )烟了,接着,(    )起了火花,年轻人激动得(    )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这位年轻人四处游走,向人们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
自此以后,人类就有了火。火把五谷煮熟,把野味烤熟。冬天。人们用它取暖;黑夜,人们用它照明。人们还用火来冶炼矿石,打造工具和武器。火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类迈向文明。
人们被年轻人的勇气、智慧和无私所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氏”,即取火者的意思。
【小题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小题2】用“横线②”画出描写钻木取火的方法的句子。
【小题3】人类有了火,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横线①”画出来。
【小题4】你觉得燧人氏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梅花飘香忆当年
在百花凋零的寒冬里,一簇簇摇曳着盛开的梅花,像一朵朵粉红色的云霞,映入我的眼帘;一股股梅花芳香,沁入我的心扉,牵动我的情思……
也许对梅花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吧。
小时候刘老师经常带我们三姐妹去采摘青梅。春天降临了,百花争艳,梅树上也结出了累累青果。我们上山摘青果,满载而归,而后就坐在刘老师的院子里欣赏梅花,品尝青梅。一会儿,大家都说牙齿好像变软了,不敢再吃青梅。沉默了一阵,为了活跃气氛,我提议我们三姐妹比赛背诵吟梅名句。
话音刚落,小妹故作娇嗔地说:“王安石为梅花孤傲峻峭写下了通俗易懂的名诗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大姐老成持重,慢条斯理地说:“陆游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清高自赏、洁身自好的情操。”
我正苦于记不起其他咏梅名句,听姐姐这么一说,我就有了头绪,眨了眨眼睛,神气地高声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读陆游的咏梅佳作后,以气魄雄伟的笔触,反其意写下了不朽的咏梅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寓意独树一帜,倍觉清新。”
刘老师看到我们三姐妹得意的样子,微笑着说:“梅花结果实了,严寒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天到来了。愿梅花精神渗透到你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当中。”
今年冬天又降临了,故乡小学旁边那漫山遍野的梅树又该含苞欲放了吧。故乡的梅花啊,你经受了几多风霜,你还会像以前那样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吗?
【小题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1)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__________)
(2)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__________)
【小题2】“我们”三姐妹比赛背诵梅花诗句,其实是对梅花的赞颂,王安石、陆游和毛主席的诗句分别赞美了梅花            的美好品质。
A. 坚贞不屈    B. 坚强高洁    C. 至刚无欲
【小题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后文可以知道“我的情思”是(  )
A. 思念杨梅的味道
B. 对刘老师的思念
C. 对故乡、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及梅花精神对“我”的影响
【小题4】刘老师所说的“愿梅花精神渗透到你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当中”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梅花品质高尚,它面对严寒毫不惧怕,凌寒怒放,刘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学习梅花的这些精神,做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B. 刘老师希望我们都爱梅花,把梅花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

同类题3

阅读

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天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霎、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

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

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以)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遣、遗)产。

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轻、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小题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chā  chāi)小花(sǎn  shǎn)想(zháo  zhuó)乎(shì  sì )浏(lǎn  nǎn )
【小题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小题3】从文中找出几对近义词。
( )—( )   ( )—( )
【小题4】根据字典的义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深:①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② 久,时间长;③程度高的;④ 颜色重。
洋:① 比海更大的水域;②广大,多;③ 外国的;④ 现代化的。
凌:① 冰;②侵犯,欺压;③ 升,高出;④ 相犯,交错,迫近。
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  温暖和情感溢在我的周围  
给我整理乱的衣服:
【小题5】在“□”中把空缺的标点补上。
【小题6】“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一级英雄孔庆三
1950年11月,孔庆三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参加了第二次战役,执行朝鲜战场东线的(zǔ jū)击任务。
战斗打得正激烈。美军的一个火力点喷着火舌,八连连长指着美军的火力点对孔庆三说:“敌人的火力是从屋底下向外发射的,很显然,敌人的工事是做在坑下边。我们发起几次冲击都冲不过去,派去爆破的人一到岭岗就……”八连长停了片刻又说:“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看我们能不能消灭这个火力点了。”
孔庆三已经明白了八连长的意思。他坚定而又信心十足地表示:“连长,我们一定会摧毁它。”他让战友把炮推过去,可炮的右支架悬空,无法发射。这时,从沟里逃跑的美军正向新兴里奔逃,如果让美军在新兴里汇合,后果将十分严重。就在万分紧急时刻,孔庆三奋不顾身,毅然用肩膀顶住炮的右支架,坚决命令开炮。战士们看着班长吃力的肩膀,不忍拉火。孔庆三连声喊:“拉火,快拉火啊!”
“轰!”美军火力点被摧毁了,40余名美军士兵被(qiān jiān)灭了,突击队前进的道路打通了,可孔庆三由于受步炮后坐力撞击,加之腹部(zhōng zhòng)弹,壮烈牺牲。
【小题1】用“/”画去短文中画线字的错误读音。
【小题2】短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
A.说话断断续续B.话没说完
【小题3】短文中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现了孔庆三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短文,你想对英雄孔庆三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