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土地爷爷(跟 根)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卖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自豪 骄傲)地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 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高兴地说:“谢谢你。”
【小题1】用“√”选出正确的词语。
【小题2】将短文第二句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3】土地爷爷为什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09:3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小题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
见闻广(____)(搏 博)  (奈 耐)(____)心
(豪 毫)(____)不费力  (荧 影)(____)光屏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   心不在焉(_____)
【小题3】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快餐。
【小题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小题1】选文从两个方面详细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方面是___________ ,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选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学习卡。
【小题5】采用首尾照应的方式给文章加上一个结尾,引发读者的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猴子的启示

一位动物学家为了证明猴子有无合作与公平意识,他做了一个实验:把猴子甲和猴子乙用一道开了一个小洞的玻璃墙分隔开来,然后他给了甲一块尖状石头,给了乙一个用硬塑料纸封了口的透明大盒子——里面装有六枚果实。只见乙开始在抓耳挠腮地想开启盒子的办法。这时,甲就赶忙把那块尖状石头从玻璃墙的小洞口递给了乙。乙拿到石头后,就用它砸开了盒子的塑料封口。动物学家以为,乙付出的力气多,功劳大,它要么会独吞了六枚果实,要么只给甲分一小部分。但结果出乎了他的预料:乙取出果实后,毫不犹豫地把其中的三枚从小洞口递给了它的合作伙伴。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个实验后,不禁惊叹于猴子的智力水平了,甚至可以说,它们的合作与公平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有些人强得多。

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就必须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在合作中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弥补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并且要懂得多为合作者着想——只有这样,你才会用自己的善良和诚信的品格在人生的道路上建起许多通向成功的桥梁,最终摘取到梦寐以求的甜蜜果实!

【小题1】动物学家用猴子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果这两只猴子都有私心的话,可能会产生哪两种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合作与公平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猴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遇到过需要与别人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今后打算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