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妈妈在威尔逊走之前检查他的行李时,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还忘了带野营时经常要用的手电筒。但是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威尔逊高高兴兴地走了。
想一想,“妈妈”为什么没有给威尔逊指出来?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08:0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快乐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沮丧。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   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花时间多读。只要是报纸、杂志、小说,也无论是短篇、中篇、长篇,她都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样学习,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读一边记。同时,她又勤练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   果然)提高了。
【小题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词。
【小题2】用“________”画出具体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小题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标下划线的字。
①费:________   ②光:________
【小题4】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拐弯处的回头
陈 果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1)查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①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伤心、委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他( )跷起伤脚给爸爸看,( )哭丧着脸诉苦。
②( )这一切只发生在一瞬间,( )却打动了所有人。
(4)“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中“父爱的要义”是指( )。
A.每一位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
B.拐弯处回头“代表了父爱的动作”。
C.父爱是深沉的,是不善于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