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1942年4月28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材料二:“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1942年罗斯福时美国民众的广播演说

(1)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2)列举在二战中“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两则历史事件,并由此写出二战的性质。

(3)你认同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观点吗?请用两则外交史实来论证。

(4)上述材料给我们有何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29 09:55: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人民群众蕴藏着伟大的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

材料三: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上层社会力量与哪一阶级力量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促使此阶级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思想武器是什么?   
(2)***28年里如何凝聚人民群众力量使革命得到发展?列举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