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出自韩愈《马说》)

(乙)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者!”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江汉,玉产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者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应焉。

(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释)①翮(hè):羽茎,羽毛的枝柱。②毳(cuì):鸟兽的细毛。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之不能尽其材(______)
(2)一食尽粟一石(______)
(3)君言矣(______)
(4)然其所者六翮耳(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平公默而不应焉
B.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晋平公游于河乐曰
C.执策而临/不知君食客,六翮邪
D.求其能千里也/得贤士与共此乐者
【小题4】(1)在(甲)(乙)两文中,甲文采用   手法,批判统治者未能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乙文中船工用生动的   (修辞),回答了晋平公的诘问。
(2)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晋平公算得上是“伯乐”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7 05: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注)①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军细柳:驻军细柳。“细柳”与下文的“霸上”、“棘门”均为地名。②入边:侵入边境。③祝兹侯:封号。④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⑤上自劳军:皇上亲自慰问军队。劳,慰问。⑥彀(gòu)弓弩:张开弓弩。⑦介胄:这里指穿戴着盔甲。⑧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肉食者   鄙:________ ②小大之  狱:________
③军士吏甲 被________ ④出军门  既: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按辔徐行    王曰:“善。”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介胄士不拜  邻人京城氏孀妻(《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D.备胡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小题4】甲乙两文均采用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分别举一例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B.伋辞之 谢:道歉
C.及事  讫:完毕
D.先一日 期:约定的日期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小题3】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服衣冠 晖夕阴
B.时时而进   又何
C.我与城北徐公美 视之
D.吾妻美我者   执策而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