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与周恩来同车联对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车,浏览长沙市。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触景生情,吟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舟”与“洲”谐音,一时要想对出下联,实在不易。
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不久到了天一阁。这时,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受到启发,立即对出下联:
天一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阁”与“鸽”谐音,***听后,很满意地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小题1】给加点字注音
A.
子(    ) 音(    ) 天一(    )
【小题2】请写出文中这副对联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上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下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_。
【小题4】周恩来对的下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6:00: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 侍),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加上隋炀帝它的对面建了皇宫,从此,这儿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 碉)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园 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煌 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轮 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1)在括号里正确字的下面打√。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宜”,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如用部首查字法,应当先查  部,再查 画。
景色宜人中的“宜”的意思是(  )。
a.适合,适当;
b.应该,应当;
c.当然,无怪。
(3)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用“~~”划出另一处文中运用同样说明方法的句子。
(4)龙门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5)龙门石窟中的最大的佛像是 。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 )的情操、( )的感情、( )的胸怀和( )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个和尚(shanɡ)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ɡ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1)对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肩苦恼地蹙着。(  )
A.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
B.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目标而苦恼。
C.说明罗丹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2)文章结尾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两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丹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精神曾感动着许多人,你能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