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检阅台
_______________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词。
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俯视被救援者的傲气,他命令停车的瞬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位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送炭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认定那天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狙击却流产,事后他怀疑情报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哪些句子表现出老夫妇俩的处境非常糟糕?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参谋的提醒?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衬托老夫妇俩所处的环境很糟糕。
B.表现出参谋的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C.表现了艾森豪威尔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从侧面反衬出艾森豪威尔的善良和对老夫妇的关爱。
4.理解“雪中送炭”。
短文中的“雪中送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6 10: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拓展阅读。

闻名天下“蔡侯纸”

东汉以前,人们通常都用竹简和丝帛作为记载文字的材料。有些很长的奏章要用许多竹简,翻阅起来非常不方便,也不便随身携带;而用丝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蔡伦平常喜欢读书,对于书简带来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于是,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就成了蔡伦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蔡伦翻阅了许多前人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有一天,蔡伦看到宫女们在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从她们的制造过程中,蔡伦顿时有了灵感。他连忙赶回去,和匠人们共同研究,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然后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压实后晾干。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蔡伦终于制造出了廉价和实用的纸张。

蔡伦把发明纸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连同自己制造的第一张纸,一起献给汉和帝,请他过目。汉和帝亲自试验后,非常满意,重重赏赐了蔡伦,并把制造纸的方法颁布天下。当时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小题1】东汉以前,人们常用的记载文字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当时,传统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蔡伦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蔡伦从什么情景中获得了造纸的灵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蔡伦造纸的具体步骤: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理解

最初的鹰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 , 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那是英雄的鹰,那是自由的鹰!

有一回,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 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 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 , 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 , 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 。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才跑回教室。而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抬头看天,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 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小题1】若将“傲视”“傲慢”“傲气”三词归位于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 ”划出来。
【小题4】“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一个南方女孩曾经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

女孩每天早晨上班时,都要去父亲的住处,并且坐下来陪父亲喝一杯茶。女孩的父亲每天都要做好早点等着女儿,因为他不想让女儿不吃早餐就去上班。

在一个下雨的早晨,外面刮着冷风,女孩因为前一天晚上闹钟忘了定时而睡过了头。因此来不及去看望父亲,于是女孩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并作了解释。

 “你真的不来了吗?”话筒里传来了父亲关切的声音,话筒里包含着一种明显的失望。女孩便向父亲保证:“爸爸,我明天一定去看您,真的。”

女孩骑车去上班去。车刚绕到房后,女孩却发现冰冷的雨中站着自己孤零零的父亲,手里提着一只装着早点的方便袋,如一座爱的丰碑耸立在那里。原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让女孩能够吃上早点,他一接完电话便赶了过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女孩的父亲怕女孩还要坚持坐下陪自己喝茶而耽误上班,他便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女儿的屋后,丝毫没有上楼打扰女儿的意思…… 

女孩讲述到这儿,她的眼睛明显地湿润了。 

我们常说:“爸爸爱我们,我们也爱爸爸。”其实,爸爸对我们的爱是大海,而我们对爸爸的爱至多也只能算得上是条透明的小溪,与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父爱无边!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你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小题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小题4】“女孩讲述到这儿,她的眼睛明显地湿润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他便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女儿的屋后,丝毫没有上楼打扰女儿的意思……”如果你是短文中的女儿,此时,你会对父亲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