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拓展阅读。
黄帝战蚩尤
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盛 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 喜欢)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 侵袭)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他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的士兵(    )凶猛,(    )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士兵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暗,浓雾迷漫,风雨交加,黄帝的士兵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赶 驱散)了风雨。一刹那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士兵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惨败 惨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并处死了蚩尤。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
【小题1】在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后面打“√”。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败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甘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4】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08:0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内阅读
25日拂晓,八路军115师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山地埋伏,在小寨村至老爷庙一带布下了一个 “口袋阵”。
大约早上8点,远处传来汽车声。不一会儿,插着太阳旗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后面跟着牛车、马车,连成一串,向我军埋伏地段开来。千余名敌军乘车,还有少数骑兵护送。雨后道路泥泞(nìng),车行缓慢,十分拥挤。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人、马、车辆拥挤在一段约五六千米的沟底的土路上。一阵猛烈的射击和手榴弹投掷(zhì)后,我军指战员们高声呼喊着,像山洪暴发般地向山下敌群冲去。
日军迅速从惊慌失措中镇定下来。一个举着军刀的指挥官拼命嘶(sī)喊着,指挥士兵抢占制高点。我军指挥员立即下达命令:一个制高点也不准被日军占领。
此时,我伏击部队一部分在公路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另一部分迅速越过公路,抢占了对面山脊上老爷庙的制高点,形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把日军压制在山沟里。
激战中,日军的汽车、大炮等优势装备,无法发挥作战效(xiào)能;而我军的步枪、刺刀、手榴弹却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把敌人杀得尸横遍野,人仰马翻。
685团3营的两个连队,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指战员们依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坏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中午11点左右,激战才结束。
【小题1】词语解释
(1)层峦叠嶂:     
(2)沟谷深邃:     
【小题2】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说说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有哪些重要意义?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让我们有片栖息之地吧(节选)
大森林依然有着欢快的气氛。我、爸爸、妈妈都是鸟儿,住在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晚上,我在家听爸爸妈妈讲森林沦陷的故事。爸爸说:“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听着听着,我睡着了。
“嗞—嗞”一阵刺耳的噪音把我吵醒。怎么回事?我揉了揉蒙咙的睡眼,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环顾四周,人类正用电锯砍树,我的家摇摇欲坠,我害怕极了,惊慌失措地飞出了森林,我疯狂地扑扇着翅膀,心里的愤怒与怨言一时涌上心头,终于,我对着天空长啸一声,便栽倒在地……
一会儿,我醒了,已经没了力气。②这时,我多么希望人类能觉悟。森林可以蓄水,可以挡住风沙洪水……我们小鸟也可以吃害虫,保持生态平衡,多少好处啊。难道只有在资源严重缺乏的时候,你们人类才会反省自己的愚蠢举动吗?人类啊,快觉悟吧,让我们有一片栖息之地,还大家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吧!
【小题1】请用“横线①”画出鸟爸爸阐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原因的话。
【小题2】画“横线②”的句子是对小鸟的________描写,也是小鸟对人类的控诉。
【小题3】面对小鸟的控诉,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

骑“大马”

小时候,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一玩,比如蓖麻秆,就曾是我们孩子的爱物。

蓖麻秆带给我们孩子快乐,是在秋天里。蓖麻作为油料作物,它的秆子不像玉米秆子一样直上直下的只是一根光棍棍,而是枝枝杈杈的,像一棵没有长大的树。秋天到了,蓖麻子成熟了,摘掉了,蓖麻秆也就该被砍倒了,于是,我们孩子玩蓖麻秆的时候也就来临了。当然,我们决不会直白白地说玩蓖麻秆,我们说骑“大马”,或是说骑“自行车”,而我更喜欢说是骑“大马”。骑“大马”多好啊,脚踩马镫,手执马缰,尽显勃发英姿,何其威武雄壮!因此一看见大人们在收割蓖麻,我们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就会身不由己走到近前去。大人们也挺理解我们挺配合我们的,见我们过来了,就会说:“别来这儿碍手碍脚的,去,骑大马吧。”说着就用镰刀砍下一棵蓖麻秆,“噌噌”几下将枝枝梢梢砍个干净,只留下两个丫杈,于是蓖麻秆就变成一个“丫”字了,而那“丫”字上边的倒八字,就是马缰,就是“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的车把了。我们手握“马缰”,将蓖麻秆往两腿间一夹,嘴里“得儿——驾”一声,就开始发了“疯”,一个个在房前屋后左街右巷狂奔一气。我们玩打仗,大有骏马奔驰保边疆之势;也玩娶媳妇,嘴里还会喊几句:“新媳妇,作怪哩,不吃馍馍吃菜哩。”还比赛谁的“大马”跑得快,一个个小伙伴拼尽全力,快要吐血。我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却乐此不疲,痛快至极,直到玩得人困,“马”废——是的,人困“马”废,人困了,“马”是不会乏的,只能废,不是这儿折了,就是那儿断了——于是我们一个个像吃了败仗的将军,将蓖麻秆随手一扔,拖着沉重的双腿,灰头土脸,低头耷脑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骑“大马”的情景依然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我禁不住便想,孩子时候真好啊,对什么似乎都抱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即使就这么一根简简单单的蓖麻秆,却也可以玩出绝好的兴致来。而现在,万念俱灭一般,不论干什么——年龄老大不小了,还是别说玩了吧——都提不起半点兴致来,于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老了。而人如果老了,却仍能始终保持一颗永远不老的心,那又该多好啊!

此刻,神思沉浸在遥远的童年的记忆里,我仿佛又一次骑上“大马”了,耳际隐约响起“得儿——驾”一声喊,我似乎脚下生风,又骑着“大马”狂奔起来……

【小题1】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小时候玩的游戏是(  )
A.骑大马。B.骑自行车。
C.把蓖麻秆当“大马”或“自行车”骑。
【小题2】骑“大马”的季节是秋季,从(  )中可知道。
A.比如蓖麻秆,就曾是我们孩子的爱物。
B.秋天到了,蓖麻子成熟了,摘掉了,蓖麻秆也就该被砍倒了,于是,我们孩子玩蓖麻秆的时候也就来临了。
【小题3】骑“大马”得有“马”,“马”是怎么来的?作者具体写出了大人一连串的动作:用镰刀________一棵蓖麻秆,将枝枝梢梢________个干净,只______下两个丫杈,于是蓖麻秆就变成一个“丫”字了,而那“丫”字上边的倒八字,就是马缰,就是“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的车把了。
【小题4】在骑“大马”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