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回答问题
太好啦 太好啦 听妈妈说 我家的电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 爸爸告诉我:“它就像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在互联网里,可以查阅信息,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的电子邮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参加网络上的购物、拍卖等各种活动。有了网络,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小题1】把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小题2】写近义词:欢呼( ) 便捷( )
【小题3】你肯定也有过欢呼、高兴的时候吧,把你积累的表示高兴的四个字的词语写在下面,写5个以上。

【小题4】回答问题:
(1)“新鲜”在字典里的意思有:
A.食物没有变质等;B.花朵没有枯萎;
C.空气经常流通;D.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
文中“新鲜”一词的含义应选( )。
(2)“信息高速路”是指    ,在互联网里可以   ,可以      ,还可以

【小题5】结合你平时的知识,把你知道的网络的用处写下来。用上“不但……而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28 12:4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成本。有时回收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一新后,可以无偿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小题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①②③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鸡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李大妈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阿姨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北极狼
北极狼有一身白色且比南方狼更浓密的毛。它们的耳朵比较小也比较圆,鼻子稍短,腿也很短。它们较重,一只发育完全的公狼重达80千克。狼对自己的后代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幼狼降生后,最初的13天,尚未睁开眼睛,这时它们紧紧拥在一起(每窝5~7只,个别情况可达10~13只),安静地躺在窝中。母狼在这个时期几乎是寸步不离,偶尔外出,也赶紧回来,细心照料。1个月后,母狼便开始训练它的孩子们,它将预先咀嚼过的,甚至将吞咽后吐出来的食物喂养小狼,让它们习惯以肉为食。当小狼长出尖锐的牙齿时,母狼又会给小狼不同的食物。先是动物尸体,然后是半死不活的兽类,目的是让小狼逐渐学会捕食的本领。此后,开始带它们到一定的地方喝水。在这期间,狼群中某些成员也参与喂养小狼的活动。
在我们的文化中,狼是一种邪恶和残暴的化身,种种的恶言恶语都用在了狼的身上,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声名狼藉”等。但是在爱斯基摩人的心中,北极狼是一种温和、善良的动物。
【小题1】联系短文说一说“无微不至”的意思,并用它说一句话。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中有哪些描写狼的恶言恶语?你还能写出几个带狼的成语吗?
【小题3】短文是怎样描写北极狼的外形的?

同类题4

课外阅读展示台。
鸟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 2001 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座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支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 2008 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国家体育场于 2003 年 12 月 24 日开工建设,2004 年 7 月 30 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 12 月 27 日恢复施工,2008 年 3 月完工。工程总造价 22.67 亿元。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才厚度可达 11 厘米,它不但有为坐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 将成为一个室内赛场。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 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来的希望。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 140米左右。
“鸟巢””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北京 29 届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实景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 “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 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 91000 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 200 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 2008 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 21 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1.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称呼——( ) 平缓——( ) 仿若——( )
2.文章中的比喻句是(   ) 。
把(    ) 比喻成(   ) 。
3.“鸟巢”的特点是什么?
4.“温馨鸟巢”指的是什么?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末 来的希望。希望说的是什么呢?
5.“特殊装置”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莫高窟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
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
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地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1)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空灵灵:     、
(2)写出反义词。
稀少——    恬静——   神秘——
(3)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莫高窟    ( )的马蹄声  
( )的锡杖    ( )的才情
( )的幕色 ( )的沙原
(4)乐樽在三危山看到了什么样的奇景?
    
    
(5)莫高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6)中国拥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有许多文化遗迹,你知道有哪些吗?写上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