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春雨
春天的花,是美丽迷人的;春天的云,是变幻莫测的;春天的风,是柔和温暖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淅淅沥沥的春雨。
听,春雨来了。它落在湖面上,哗哗沙沙,拨动了春姑娘的小提琴,打碎了小鱼儿晶莹透亮的大镜子,气得它们个个鼓起腮帮,撅起圆圆的小嘴巴,顶起一圈套一圈的水纹儿,在清亮亮的水面上随风扩散荡漾。春雨落在屋檐下,叮叮咚咚,打起了春姑娘的小腰鼓,音符从鼓中传出来,骨碌碌从房顶滚下去,马上连成一串儿闪烁五彩光芒的珍珠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噼噼啪啪,敲起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心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潭。哗的一声,叶儿翻了,小潭不见了,留下的是一片光洁,它带走了蒙在叶子上的尘土,使绿叶重新焕发出青春的灿烂光彩。春雨落在花朵上,滴滴答答,弹出了春姑娘的《春之舞》,动听的乐声比银铃还要清脆,小小的花儿成了一个镂刻的水晶酒盏,春雨成了清醇的美酒。小蜻蜓喝啊喝,醉了,摇摇摆摆地随着乐声展开翅膀在雨雾中跳舞。春雨就像一个神秘的音乐家,奏出一支支交响乐。
雨停了。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圆圆的脸庞,笑眯眯地注视着大地。一道五光十色、梦一般的彩色桥梁,飞架南北。杨树、柳树伸展着洗涤过的枝叶,笑得更欢,也更有精神了,可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顽皮春雨,却融入了大地,再也见不到这美丽的景象了……
我愿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小题1】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小题2】写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叮叮咚咚:
( )    (  )   ( )
【小题3】你认为小作者为什么“愿意做一滴小小的雨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14 04: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潇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物上的差异,只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奔到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石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来,翼下还有许多团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尽的乐趣。
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圣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迷离”。
【小题1】如用一个字概括本文所描写的黄山景色的特点则是________字。黄山的景物又各有其特点,黄山的石________,黄山的松________,黄山的云海________。(用文中原词)
【小题2】请从第①自然段中找出与第③④⑤自然段相对应的语句。
与第③自然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第④自然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第⑤自然段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第③自然段写黄山的石,说说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第④自然段写黄山的松,黄山松“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第⑤自然段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出黄山云海神奇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写到黄山景的特点是“奇”,黄山松的特点也是“奇”,这两个“奇”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类文阅读。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地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小题1】文中画“____”的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从哪几方面写了鄱阳湖的美丽多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小题6】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A);有的则雄踞一方,(B);有的像玉女插云,(C);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小题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小题2】九曲溪因“________”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小题3】下列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B.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C.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D.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小题4】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欣赏。

天鹅

我是在沼泽地里见到它——美丽的天鹅的。

初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在心里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的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

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苇子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映衬出那圣洁的白色。我总算亲眼看见了世界上还有如此纯白的东西。可是我忽然又不相信,不相信天鹅会同沼泽地连在一起。我猜想它也许是农场畜牧队里一只走散的鹅。但不是,它自己告诉我,它确实是一只天鹅,地地道道的天鹅——它抬起了它那细长的脖子,眺望着那深远的秋天的田野。它似乎完全没有留意脚下的黑色。

【小题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天鹅 ( )的沼泽地( )的苇子 ( )的白色 ( )的脖子
【小题2】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小题3】天鹅的美独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