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守林人
守林人带着猎枪和他的猎狗,日夜巡视着森林。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一步,就要听一听那突然的灾害,是不是意外地来了……
他负责发出风灾和火警的信号!他还负责不让一切可疑的阴谋从这里通过,在森林里躲藏。
守林人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年老了还是跟青年人一样。他脸上的皱纹,是那树木的皱纹,经历过万年的风霜,不断地增加,却又不断地成长。他那坚强的双腿,是那坚强的树干。他那不知疲倦的双脚,是那伸遍山中的树根。
有树根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守林人就停下来听,他能听懂它们的话。
下雪了,厚厚的雪铺遍了森林,压在所有的树枝上,也压在守林人的身上。于是,他知道积雪的重量,把那些幼小的树枝压断了。
寒冷的夜晚,整个森林都冰冻了,也冰冻了守林人。他从自己的眉毛和胡须上的冰霜,知道了树木的寒冷……
守林的老人,你的岁数有多大?你就是森林,森林就是你。你的过去就是那一片高大的树木,你的未来就是那一片幼小的树林。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意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林人与森林已经融为一体了,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3.“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森林会说些什么呢?
4.本文没有具体介绍守林人的事迹,而是通过守林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写出了________,赞颂了守林人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8 10:5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桂花雨》一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C.“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小珍珠鸟长得和它的妈妈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做鸟窝
学校附近有几只小鸟失去了爸爸妈妈,它们没了家。我们想用树枝制作原生态的鸟窝,给小鸟一个漂亮的家。
说做就做,我和陈添璐用地上的树枝和树叶做了个鸟窝,可是怎么看都不像。我们向路过的一个老爷爷请教,老爷爷听了我们的想法后,高兴地夸奖我们,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做。看,一个简单却很温馨的小窝做好了。然后我们请添璐的爸爸把它放到树杈上,因为她爸爸长得超级高,正好够到树杈。接着,陈添璐又想了个好主意:她用矿泉水瓶盖盛了点水,放到窝里,这样小鸟就有水喝了。最后,我们采了好多鲜花放在鸟窝里。看着漂亮的鸟窝,我们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鸟啊,如果你找不着家了,就来我们做的鸟窝里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爱你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手舞足蹈”这个词语,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陈添璐为什么要做鸟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做鸟窝和安鸟窝的过程中,“我们”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愿?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同类题3
我读了课文能填空,还能选一选。
1.姐姐本来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后脸上不见了____________,也没有了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对姐姐来说是____________的。
2.妈妈为姐姐________,其实也不是自愿的,只是认为这是____________,不跟着做不行。
3.孙中山废除这个陋习的原因是( )
A.因为喜欢姐姐,而为姐姐报仇。
B.孙中山对“缠足陋习”深恶痛绝。表现了他反封建社会的革命精神。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这段有_____句话。
(2)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4)将表示那个人喜欢小葫芦的句子抄下来。
同类题5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婵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
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三个近义词是:( )。
2.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
3.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相关知识点
阅读鉴赏
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