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婵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选文中最能体现夏天“热烈”的三个近义词是:( )。
2.选文第一节中与“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
3.课文说“春之色为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则是“中性的黄色”,那么你认为冬天应该是何种色彩?请仿照划线句为冬天写一个句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23 04:2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新书和大鹅
当列宁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谁都不太留意他,连邻居家的两只鹅,也常常昂着头,神气十足地望着他。
列宁从5岁起就开始认字看书,还没上学就成了市图书馆的读者。那些图画书已经满足不了他了。女图书管理员很喜欢列宁,肯借书给他。这种信任使列宁非常高兴,他常常去借书,也十分爱护书,送还的书总是和借来的时候一样整洁,从来没把书搞脏弄破过。
那天,列宁正捧着书往家里走,突然,两只大鹅拦住他的去路,嘎嘎大叫着扑过来。它们以为列宁捧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糟糕,跑开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开,腾出手来,还可以捡树枝什么的,把鹅逼退。但是列宁把心爱的书贴在胸前,抱得更紧了。他焦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书。
后来,他急中生智,仰面躺倒在地,一边两脚乱蹬,抵挡着大鹅的进攻,一边大叫:“来人哪,快来人!”
妈妈听见喊声,急忙跑过来,赶走了大鹅。
列宁虽然躺倒在地,却满脸笑容,像个胜利者,因为所有的新书都完好无损。
(1)给划线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着头________①仰,高抬。②高,贵。
出手来________①奔跑,跳跃。②上升。③空出来,挪移。
完好无________①减少。②刻薄,毒辣。③损坏,伤害。
(2)把划线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当列宁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谁都不太留意他。________
②他焦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书。________
(3)填空。
①列宁把珍爱的书________在胸前,________得更紧了。
②列宁虽然________,却________ ,像个胜利者。
从所填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的确非常________。
(4)列宁为什么没有拿根木棒或捡根树枝把鹅逼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