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十二点过后,忽然传来敲门声,宋庆龄以为是小珍来了,就高兴地迎了出去。可是,进来的却是爸爸和妈妈。爸爸问:“你的朋友来了吗?”宋庆龄低声说:“没来。”爸爸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同到李伯伯家去多好哇!”妈妈却吻着她的小脸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1)“惋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我会用“惋惜”说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珍没有来,宋庆龄感到____________。爸爸觉得“惋惜”是因为____________。妈妈却说她“做得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宋庆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1-13 02:1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类文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曾三请诸葛亮,这件事鲜为人知。

曹操打新野时吃了败仗,非常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谋士程昱出来说情:“吃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推荐一个能人,处处比徐庶都高一招,这人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徐庶的师兄诸葛亮,现在在卧龙岗隐居。”

曹操早听说过诸葛亮是个能人,就决定请诸葛亮当谋士。第二天,他领着程昱、曹洪等人马,带上金银财宝上了路。他们赶到卧龙岗时已是中午,人困马乏,就到路边茶馆里歇脚。曹操先后吩咐曹洪与程昱去请诸葛亮到茶馆里来叙谈,诸葛亮都没理他们。于是曹操便亲自出马。

曹操一行来到茅庐门前,只见柴门大开,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曹操进了屋,诸葛亮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曹操强装笑脸,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诸葛亮头也不抬,随口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个山野村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专门在此等候。”说罢,把书本一合,斜着眼睛望着曹操。曹操仔细把诸葛亮打量了一番,果真气度不凡!就赶紧叫人抬上礼品,说:“先生足智多谋,我此次专程登门请你出山,为我统一天下卖力。”

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丞相花大本钱请一个普通山民,不怕失了面子吗?”说罢,仰天大笑。曹操本就多疑,以为诸葛亮取笑自己,后悔不该亲自来请他。曹操本想发火出气,又怕传出去,坏了礼贤下士的名声,支吾着说:“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传到民间,变成了一句歇后语:“曹操请孔明 ——( )。”

【小题1】请你给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
【小题2】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小题3】用横线画出诸葛亮很“傲慢”的句子。他如此“傲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歇后语中的“孔明”就是______,文中的他是个______的人。
【小题5】曹操三请诸葛亮:第一次由 去请,第二次由 去请,第三次由 去请。曹操最终无功而返的原因是

同类题2

读美文,做练习。
体操王子的梦
八岁时,小李宁就被广西体操队教练梁文杰从柳州带到南宁,在那儿,他一边读书,一边训练。走进省队体操馆的那一刻,李宁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神话般的殿堂:    的单杠,    的吊环,    的跳马……还有    的海绵垫,他真想在上面打几个滚儿!但是,他没有那样做。他看到大哥哥们正做着各种高难度空翻动作,觉得自己的那个前滚翻太没劲! 
“后空翻,会吗?”梁教练问正看得入神的小鬼。
“我……会!”小李宁说道。说不会多没志气,小李宁心里想。
“好!翻一个看看!”梁教练鼓励他。
小李宁像大哥哥们那样,来了个标准的立正,然后向海绵垫冲去!
“哎呀,不好!”正当他分不清东西,辨不清南北时,梁教练已经把他牢牢托住!
“嘿,这叫哪国的空翻?像架被击落了的敌机!”这时其他的队员都大笑起来。
小李宁并没有灰心,而是揣着他那个美丽的梦跟着梁教练认真地练习起来。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短文中的横线上。   
昂然 高高 松软 飘悠
2.题目中的“体操王子”是指    ,他的教练是    
3.短文重点写了李宁一个失败的后空翻动作,写这个动作的失败是为了说明什么?


4.你有什么样的美丽梦想?你打算怎样实现它?用一段话简单写一写。

同类题3

①“简直受不了。要命!”
②朋友在电话那头感慨万千地抱怨受不了爸妈的唠叨。
③“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做什么他们都要唠叨。
④“是这样的啦。代沟!”
⑤“太对了!”太不体谅人了。”
⑥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声中挂上了电话。
⑦“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妈问我。
⑧“怎么?电话也不能打了!”大概是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散尽,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转身进丁房间。
⑨妈妈沉默了。 
⑩晚上,书桌前仍送来半杯牛奶,温热的,妈妈送来的。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总要问一两句的。
⑾我意识到我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是,妈妈还是送来了牛奶。
⑿那一霎,我感到浓浓的母爱。
⒀回想那一幕幕母爱的片断: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举——动无不牵动着那颗爱女之心。
⒁  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成绩;回想,_____________;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⒂“时间不早了,收拾了准备睡吧!”她忍不住又唠叨:“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
⒃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
⒄我顺从地照办了。
⒅月光从窗台射进来,柔和的,像妈妈的手。
⒆将心比心地想一想,我觉得爸妈真好。
⒇将心比心,总是要求父母理解的子女,为什么不去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你其实比你理解他们多。
(21)将心比心,总是觉得父母对你不好的子女,为什么不先想想你对父母的爱有多少?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爱大大多于你对他们的爱。
(22)真的,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一切……
【小题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抱怨(____)    照料(____)
反义词:激昂(____)    温热(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唠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12段中“一霎”表示______ ,我知道______和______这样几个词语和它表示的意思一样。
【小题4】给第14段中的画横线部分补上合适的内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将心比心,爸妈真的好伟大!这是原文中的一句话,应该插入( )处
A. 第17段和18段落之间
B. 第21和22段落之间
C. 第19和20段落之间
【小题6】第⑧段中,从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与下文(  )几句相同的修辞手法。
A.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B.母亲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C.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D.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小题7】第⑧段中“我”“转身进了房间”这一动作,表明了当时我心中可能这样想:________;第16段中,又是为什么“我顺从地照办了”?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__________
【小题8】读了第⑩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令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_____的诗_____中的一句,文中第21段是这首诗中又一句最好的诠释,请将这两句诗工整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小题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小题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题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小题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小题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