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文中第五自然段提到梅花图有何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7-04-20 07:3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霜 花
冬天来了。在这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却迎风开放,那就是霜花。霜花很美丽,使人一见,喜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清晨,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花。只见这些霜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好像一幅幅图画。看,这上面是什么?噢,是一片“树林”;各种“树木”苍翠挺拔;地上开满了“野花”;一只“小兔子”正在采“蘑菇”。瞧,这不是一幅漂亮的“百鸟朝凤”吗?一只只“小鸟”围成圆圈,正在欢乐地歌舞。一只美丽的“凤凰”站在当中,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咦,那不是“海底世界”吗?一团团“海藻”在摇摆;一条条“小鱼”游来游去;一个“小海星”静静地躺在海底……
真的,霜花图案一一呈现眼前,春夏秋冬好像都聚集在这里了。这里是春天,“桃花”含苞欲放,争艳斗丽;那边是秋天,“稻田”一望无边,“稻穗”沉甸甸的;这边是冬天,“雪花”飘飘下落,白茫茫一片……
多美的霜花呀!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中用树林、树木、( )、小兔子、小鸟、凤凰、( )、( )等事物形象地写出霜花( )、( )的特点。
(2)把文中描写霜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特点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3)你喜欢这美丽的霜花吗?和你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痴如醉。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遑论照料她的衣食起居。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1)根据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行云( )   (    )相处    (    )如醉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惰——( )争取——( )
清楚——( )谦虚——( )
(3)作者把自己比作( )。把自己的心比作( ),把( )比作丝线。
(4)母亲找针线时为什么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文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小题1】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小题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
【小题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