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走进课文。
(1)布达拉宫散发着一种令人震撼的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2)为什么说布达拉宫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3)如果,你有机会到布达拉宫游览,你最想去看什么?你最想了解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2 02:3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拓展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小题1】选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引用歇后语说明卢沟桥的(______),第二句话写卢沟桥的(______),第三句话主要写卢沟桥的(______),因此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
A.建造时间B.狮子多
C.柱子上雕刻的狮子多D.卢沟桥上雕刻了很多狮子
【小题2】用“﹏﹏”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想想,这段话描写了狮子的(  )和(   )。
A.形态各异B.大小不一C.性格
【小题3】选文从哪些句子表现出狮子的形态各异,用“_____”画出来。你画的句子是(  )(填序号)
A.比喻句B.排比句C.夸张句D.拟人句
【小题4】卢沟桥上的狮子还会有什么形状呢?展开想象,写一写。(用上“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组材示例:按一定的顺序组材。

大地的舞者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儿出发。儿时的我,喜欢吹蒲公英玩,喜欢看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轻舞飞扬。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有着充满朝气的黄色花朵。蒲公英的叶子呈锯齿状。花茎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蛛丝状毛。蒲公英生长在山坡上、草地上、沟渠里、路边,春天开花,形状像灯笼,因而乡亲们又称其为“灯笼花”。

到夏秋交替之际,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只要有风吹过,哪怕是些许的微风,种子都会义无反顾地离开母亲,奔向新的栖息地。来年春天,又把一片片荒郊野岭变得朝气蓬勃。见到蒲公英,我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蹲下来,慢慢欣赏。欣赏够了,我才对着绒球猛地吹一口气,那些小小的“降落伞”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刹那间,满坡都是蒲公英的小白伞,我追逐着,奔跑着,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具有“乌须发,壮筋骨”的作用,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是草中的“真英雄”。因此,母亲每年都会挖蒲公英来做菜吃。首先将蒲公英在清水中稍微浸泡一下,洗净;然后烧开水,加盐,放入蒲公英,焯上约半分钟去苦味;最后将蒲公英捞出来,过凉水,切成丝,加蒜末、盐、酱油、醋、糖、辣油等调味即可,这就是凉拌蒲公英了。这道菜的味道很不错,略苦而爽口。

蒲公英虽然看似平凡,可是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蒲公英药食两用,还可以观赏,真是大地的舞者。我爱蒲公英。

【小题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中大地的舞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蒲公英的。
(3)蒲公英是草中的“真英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功效。
【小题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母亲制作凉拌蒲公英的过程的句子。
【小题3】作者为什么喜爱蒲公英?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同类题3

课外阅读练习。
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
①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6世纪初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有收藏中最令人着迷的珍品。2004年初,该馆声明,近500年来,《蒙娜丽莎》画布上越积越厚的清漆膜无法清除,其画面变黄变暗,正在失去光华,而传统的润色处理方法也无法阻止“蒙娜丽莎”迅速老化。”
②幸运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援助。也许读者会问,航天局有什么技术能够修复博物馆的珍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蒙娜丽莎”似乎无关的话题。
③在距离地面200—500千米的大气层申,广泛分布着单原子氧。这种单原子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在近地卫星轨道上(距离地面200一300千米)运行的早期航天器,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少不了要与大气层中的单原子氧“亲密接触”,那些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涂层外壳,就会像刺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地腐蚀掉,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所以,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几年后,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由此看来,性质特别活泼的单原子氧,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④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⑤当然。要不要对《蒙娜丽莎》实施“单原子氧清污手术”.以及什么时候来实施,还有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论证,毕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价值连城。不过,从技术上说,让“蒙娜丽莎”焕发青春,让她的微笑更加灿烂是大有希望的。
【小题1】题目中的“岁月痕迹”指的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的内容与修复古油画有什么关系?
【小题3】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
步骤一:(9个字)   
步骤二:(15个字)
步骤三:(13个字)

同类题4

读短文,完成练习。

品味汉字文化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cuì)炼与远古罡(ɡān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给你讲故事,甚至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一不小心走近悬崖边的时候,它们会善意地走过来,给你一个醍醐(tí hú)灌顶的规劝。汉字,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人”,一撇一捺,简单至极。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试想一下:有谁是能够离开了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的呢?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只有这样,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一撇一捺,“人”字好写却难做。

“信”,“人”“言”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一诺千金。孔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zhēn)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信”是我国自古至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是品行端正的重要标志。“信”还有一个深层意思,即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所寄寓的地方,是意志品质的原动力。一旦选择了终身不渝的信仰,他就会励精图治,步伐执着而坚定。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充满灵性,很有意味。她(    )记载着人的思想和语言,(   )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警示。品味汉字文化,让我们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小题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汉字的作用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子中“精灵”指的是______,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汉字是个_____的东西。
【小题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字的结构看,“人”字的一撇一捺代表的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
B.“信”字是“人”与“言”的结合体,从字体结构看,“信”字的意思是做人要言而有信。
C.从第1自然段知道汉字“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炼与远古罡风走来”,非常神秘。
【小题5】参照文中的析字方法,从结构特点和蕴含的道理两方面对“忍”字或“愧”字作简要解析。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颜色的力量(节选)
二百多年前,美国有个科学家叫富兰克林。
一个冬天的早晨,阳光灿烂。富兰克林拿着一个小包,来到一片雪地上。这儿的雪厚厚的,很干净。富兰克林把小包打开。啊!里边有这么多小绒布!红的、粉红的、深蓝的、浅绿的、白的、黑的……好多种颜色哩。他把一块块绒布平铺在雪地上。
富兰克林这是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正在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早就注意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和吸收阳光的能力是不同的。他做这个实验,就是为了了解哪一种颜色的物体反射阳光的能力最强,哪一种颜色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结果怎么样呢?富兰克林发现:黑色绒布下面的雪融化得最快;深褐色和暗红色绒布下面的雪融化得比较快;颜色越浅的绒布,下面的雪化得越慢;白色绒布下面的雪,几乎没有融化。
这个有趣的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最多,反射最少;白色物体吸收阳光最少,反射最多。
于是,人们利用颜色的这个特性来改变环境,并且把它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一定能够发现,颜色在许多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1)读读第2自然段,你能把第2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兰克林所做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