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美文赏析。

浑身都是棘(jí)皮的海洋动物——海星有着奇特的星状身体,它的星状身体上通常有5只长长的触角,但看不着眼睛。人们总以为海星是靠这些触角识别方向的,其实不然。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海星浑身都是“监视器”。

海星为何能利用自己的身体觉察一切?原来,海星在自己的棘状皮肤上长有许多微小晶体,而且每一个晶体都能发挥眼睛的功能,以获得周围的信息。科学家对海星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海星棘皮上的每个微小晶体都是一个完美的透镜,它的尺寸远远小于现在人类利用现有高科技制造出来的透镜。

海星棘皮中的无数透镜都具有聚光性质,这些透镜使海星能够同时观察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及时掌握周边的情况。在此之前,科学家以为,海星棘皮具有高度感光性,它能通过身体周围光的强度变化决定采取何种隐蔽防范措施,另外还能通过改变自身颜色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科学家说,海星身上的这种不寻常的视觉系统还是首次被发现。科学家预测,仿制这种微小透镜将使光学技术和印刷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

【小题1】文中第2自然段的问句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2】海星的“监视器”是由(   )组成的。
A.海星的眼睛
B.海星的棘皮
C.海星的触角
D.海星的棘状皮肤上长的微小晶体
【小题3】“人们总以为海星是靠这些触角识别方向的,其实不然。”中“不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小题4】海星棘皮中的无数透镜,其聚光性质能够_____________,其感光性能够根据周围光的强度变化决定采取何种隐蔽防范措施和迷惑“敌人”。
【小题5】科学家研究海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3 04:4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处阅读。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仅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pián biàn)是遍山(shèng chéng)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百分之五十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犹如起伏的大海。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阿里山还是云的家乡。尤其是当小雨过后的时候,你看那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呵,清丽的阿里山哟,你是这样的迷人!
【小题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阔——广阔   活泼——活跃
包括——囊括    具有——具备
遮挡——遮蔽    停止——静止
【小题3】在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来。
【小题4】 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小题5】为什么说阿里山是“林的世界”?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小题6】你对阿里山哪个方面的景色印象最为深刻,在下面写一写,并说说为什么。
      
 
【小题7】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同类题4

拓展阅读。
防弹玻璃的发明
20世纪初,一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科学家读到一则乘客被玻璃刺伤的新闻,于是他回想起做实验时碰到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在整理化学药品时,不小心把一只药瓶打翻在地。可玻璃药瓶竞没有打碎,只是表面出现些裂纹。原来这药瓶曾装过三硝酸纤维素脂的溶液,溶液已挥发,在药瓶内壁均匀地附着形成一层薄膜,正是这层薄膜使得瓶子没有摔得玻璃四溅。
要是在车窗的玻璃内侧加上一层这样的薄膜,乘客不就能免遭玻璃碎屑飞溅之苦了吗?想到这里,贝奈狄特斯连夜试验,成功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安全玻璃。这种玻璃有三层,两边是普通玻璃,中间一层是三硝酸纤维素脂,三层紧压到一起成为整体。安全玻璃外观上和普通玻璃没什么区别,而一旦受到剧烈撞击时,它只会碎裂而不会飞溅。
科学家在科学试验中的发现和发明,使安全玻璃的种类不断增多。现代许多交通工具,如火车、电车、汽车的车窗均采用钢化玻璃制作。许多高级轿车的车窗玻璃还采用安全性能高的防弹玻璃,这种玻璃由三层构成,两边是普通玻璃,中间是用玻璃纤维浸渍环氧树脂制成的防弹玻璃钢,普通枪弹休想穿透它!
【小题1】画“横线①”的句子是一个过渡句,起到________的作用,说明贝奈狄特斯从________________受到启发,有了发明的灵感。
【小题2】用“横线②”画出描写贝奈狄特斯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块安全玻璃的样子的句子。
【小题3】钢化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