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潭和月潭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3)除了日月潭,那还知道台湾哪些名胜古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8 07:00: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有一位小女孩的母亲出去买菜了,她便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家捉迷藏。藏来藏去,她想到了谁也想不到的好地方。她心里得意极了。她悄悄地藏在了窗帘的后面,窗帘后面有一扇打开的窗,外面的景色是那么的精致,蔚蓝的天空下 ,远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近处是心情懒散的人们正在休闲散步聊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房间里的孩子们都玩得开心极了。小女孩为了躲藏得更隐蔽些,使劲往窗后靠,突然间,死神悄悄来到了小女孩身边,她一不小心,人从六楼开始往下坠落。这时她的母亲正好买菜回来,偶尔抬头,看见了那惊魂落魄的一幕。母亲扔掉了手中所有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去。孩子在空中往下坠落,母亲在地上往前飞奔,四米、一秒,三米、二秒……一米,奇迹出现了——母亲稳稳地抱住了吓得几乎晕过去的孩子,和孩子一齐倒在地上。人们惊呼着,感动着,是什么创造了奇迹?是爱,是深深的、亲亲的母爱啊!孩子在鬼门关前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母亲却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有许多专家来验证这个故事的偶然性和真实性,他们用很多物体来验证,比如用木偶从六楼往下落,再让人站在他母亲的位子去接,实验了很多次,却总也无法成功…

【小题1】文中划线的地方是______描写。加上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惊魂落魄”的近义词是“   ” “惊魂落魄”那一幕是指   她的母亲看后
【小题3】“奇迹”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出奇迹。
【小题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同类题3

课内语段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将这段话分成四层,并按顺序排列层意:(    ) (    ) (    ) (    )
A.外祖父教导我要学习梅花的精神。
B.赞美梅花的精神。
A.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B.赞美中国人有梅花这种精神。
(2)选择句意,把A或B写在括号里。
①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A.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B.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祖父那么喜欢这幅梅花图,为什么在莺儿回国的时候把梅花图送给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我能行。(12分)
马头琴的传说

很早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几年以后,小马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白马日夜思念主人。一天,王爷骑白马正在亲友面前炫耀,不料被马摔得头破血流。白马挣脱了缰绳,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
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悲痛欲绝,几天几夜都没有入睡。这天晚上,苏和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他梦见白马活了,向不住地嘶鸣着,轻轻地对他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开你,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
就在这时他惊醒了,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罩盖下来,草原上,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还在耳边回响,他想捉住这个声音来寄托对白马的思念,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它的骨头、筋、尾做成了一只琴。苏和拉起马头琴,用哀怨、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深仇大恨;用嘹亮、优美的琴声表达出人民对牲群、草原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草原上牧民的安慰,他们一听到这美妙的琴声,便会忘掉一天的疲劳,久久不愿离去。
(1)“沁、膘、穹、嘹”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你觉得它们能用读半边的方法来读吗?  
它们在字典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炫耀——
悲痛欲绝——
(3)短文中使用了很多比喻句,请你画出一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4)读一读短文,你觉这得是 族传说。(3分)
(5)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3分)
   

同类题5

现代文阅读
人蛇大战
最近,美国公布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绝密资料。据其中一份资料披露,在越南战场上,美军曾遭遇蛇的报复,士兵伤亡惨重。
1970年夏季的一天,美军第七军团某连上尉马丁带领1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兼程,于午夜时分进入了预定的潜伏地带。随即,马丁派出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到河谷去背石头。
士兵们走到河边,一个士兵拆开一块石头后,无意中看到石块下有两条杯口粗的大蛇扭缠在一起。他用刺刀把蛇挑了起来。受到惊吓的毒蛇一下子蹿了起来,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就张开长有毒牙的大嘴,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这名士兵的脸上立刻血流如注,等同伴扑上来营救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不敢开枪,纷纷拔出匕首,一刀一刀挥刺过去。一条蛇被杀死,另一条负伤,钻进石缝中逃生。几分钟之后,他们准备离开河滩的时候,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咝咝”声,从黑漆漆的石缝里一下子钻出上百条黑绿相间的大蛇。士兵们急忙拔出腰间佩带的匕首向蛇群乱砍过去,毒蛇疯狂地咬噬士兵。数十名中毒的士兵倒在地上命丧黄泉,只有几个行动敏捷、受伤较轻的士兵侥幸逃回营地。可是复仇心切的蛇顺着伤兵逃走的路线追来,在美国兵的营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没多久,蛇群的先锋部队进入营地。负责警戒的哨兵因害怕附近有越军哨兵而不敢开枪,只能用刺刀来刺杀,雪亮亮的刀刃上不一会儿就沾满了血肉模糊的蛇肉。但是蛇群的“大军团”蜂拥而至,遍地密密麻麻。它们把营地围得水泄不通,把包围圈越缩越小,转瞬间便冲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它们昂起头,隔着士兵厚实的军服,用长而尖的毒牙咬破衣服,进而咬进肉里。马丁也被蛇咬伤了,虽然作了伤口处理,终因中毒太深而奄奄一息。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弹、地雷里的炸药取出来,撒在营地周围,浓烈的硫磺味使蛇群不敢靠近。不料,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把炸药冲得一干二净。这个连最后生还者只有12人。
【小题1】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为人知(xiān)  伏(qián)  披(lòu)  首(bǐ)
B.为人知(xiǎn)  伏(qián)  披(lù)   首(bǐ)
C.为人知(xiǎn)  伏(qiǎn)  披(lù)   首(bǐ)
【小题2】词语积累。
①文中用哪些词语描写了被毒蛇咬伤的士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文中用哪些词语描写了毒蛇“大军团”?
________    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选词填空。
敏锐    厚实    浓烈    血肉模糊    从天而降  雪亮亮
________的军服 ________的嗅觉 ________的大雨
________的蛇肉 ________的刀刃 ________的硫磺味
【小题4】把下列句子换成“被”字句。
①他用刺刀把蛇挑了起来。________ 
②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把炸药冲得一干二净。________
【小题5】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场人蛇大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1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最后剩下了多少人?这使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