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有一位小女孩的母亲出去买菜了,她便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家捉迷藏。藏来藏去,她想到了谁也想不到的好地方。她心里得意极了。她悄悄地藏在了窗帘的后面,窗帘后面有一扇打开的窗,外面的景色是那么的精致,蔚蓝的天空下 ,远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近处是心情懒散的人们正在休闲散步聊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房间里的孩子们都玩得开心极了。小女孩为了躲藏得更隐蔽些,使劲往窗后靠,突然间,死神悄悄来到了小女孩身边,她一不小心,人从六楼开始往下坠落。这时她的母亲正好买菜回来,偶尔抬头,看见了那惊魂落魄的一幕。母亲扔掉了手中所有的东西,不顾一切往前冲去。孩子在空中往下坠落,母亲在地上往前飞奔,四米、一秒,三米、二秒……一米,奇迹出现了——母亲稳稳地抱住了吓得几乎晕过去的孩子,和孩子一齐倒在地上。人们惊呼着,感动着,是什么创造了奇迹?是爱,是深深的、亲亲的母爱啊!孩子在鬼门关前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母亲却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有许多专家来验证这个故事的偶然性和真实性,他们用很多物体来验证,比如用木偶从六楼往下落,再让人站在他母亲的位子去接,实验了很多次,却总也无法成功…

【小题1】文中划线的地方是______描写。加上它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惊魂落魄”的近义词是“   ” “惊魂落魄”那一幕是指   她的母亲看后
【小题3】“奇迹”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造出奇迹。
【小题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6:1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小题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捕(dǎi  dài)________ 决(chù  chǔ) ________    枪(āi  ái)________
【小题2】“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小题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有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的时候,正好顺手抓住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里,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里。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老实 踏实)。手里的梨子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里,爸爸(严格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严肃 严厉)。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了什么。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 夸耀)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 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3、用“   ”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4、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5、照样子写词语。
稳稳当当  
不知不觉  
6、写也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赶紧( )诱人( )诚实( )
7、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一些想法,请写一写。

同类题3

快乐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聚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
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小题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仔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她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用“________”画出来。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辽远-(    ) 柔和-( )
(3)作者在形容歌声如珠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   )(    )(    )(    ),增强了动感,描绘出唱段的感染力。
(4)读完这段话后你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