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类文阅读。
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 托)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 忘)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再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将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 邻)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废 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甜的泉水。”
(1)找出短文中括号里用得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词语。
痛痛快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将短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短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0 01:4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小题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小题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故乡人

今年暑假,我回故乡——石家庄。谁知第一次单独旅行就遇上了“不测风云”,车站翻建,火车开出十里外停车,这下我可傻了眼!我还背着两个大包袱呢!真是难上加难呀!我走了几里路,找到了公共汽车站,可是人太多,挤不上去,急得我直想哭。我准备坐三轮车回家,可是又一想,我兜里带的钱因为嘴馋,早就变成了巧克力、冰棍、汽水进肚子啦!剩下的钱不多了,给钱少谁肯拉我?再说,要遇上坏人,把我拉到没人的地方,抢了我的包袱怎么办?我犹豫不定,背着包袱转来转去。

“喂,小孩,你要坐车吗?”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过。我一看,一个三轮车工人在我面前停下来。他中等个儿,一张黑瘦的脸上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身穿背心,下身穿短裤,冲(①chōng ②chòng)我憨厚地笑着。我问:“叔叔,拉我去西建街好吗?”接着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笑着说:“行,小北京,俺送你去。哈哈!”

“那——得(①dé ②děi)等我姥姥给你钱。”我不安地说。

“钱,要啥钱!”他笑着说。

说着,他伸出大手把我抱上车,又把包袱给我放好,就上车,一蹬,车子飞快地在大街上跑起来。当他听说我父母都是石家庄人,显得更热情了。我乐了,真乃天无绝人之路,我遇上好人了。唉!可麻烦又来了,大约骑了四十分钟,他说:“到了!”我四下一看,不对呀,这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呀!原来,我说“西建街”,他听成了“新玉街”。当我说明时,他忙说:“对不起,我听错了,不过,小北京,我包你见到姥姥。”说着,掉过车头就走。天真热啊!汗从他的双肩往下淌。忽然,他摘下草帽扔给我说:“小北京,戴上!”我深受感动,趁他不注意,拿出纸笔,写了几个字:“感谢您,故乡人!”落笔是:一个迷路的北京少年。写完,把纸条塞在草帽里。

他终于把我拉到了家。姥姥对他千恩万谢,给他钱。他恳切地说:“我是给工厂送货,顺路送小兄弟回家,不能收钱!”说着亲切地拍拍我的头,蹬上车,走了。忽然,我想起了什么,忙追出院大声喊:“叔叔,您贵姓?”此时,一阵清风吹送来他的回答:“故乡人!”

【小题1】给短文中“冲”和“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序号上画“√”。
【小题2】“不测风云”在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短文,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在下面划上横线;这一细节描写的好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