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加油站
一天下午,(美国德克萨斯州)男孩桑恩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将近六点,桑恩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芬兰一所学院)的女孩苏娜的呼救。六点十四分,桑恩拨通了(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芬兰紧急救援中心)联系,一边向桑恩询问苏娜的详细地址。十分钟后,(美国)和(芬兰)取得了联系。六点三十分,(芬兰)的苏娜得救了。
……
1. 将这段话中表示具体时间的词用“——”画出来。
2. 括号里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3.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
4. 用“一边……一边……”造句。
5.你从中看出桑恩是个怎样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10:0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拓展阅读。
一节耐人寻味的活动课
那节语文活动课我至今记忆犹新。
杜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实验!做这个实验的材料有瓶、沙、水、大石头和小石头。看,我都准备好了!”说着,像变戏法似的从讲台下面提了个塑料袋出来。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杜老师又说:“要求是设法把这些东西全装进瓶里。你们说,应该先装什么?”
唐维优说:“应该先装沙!”严雪峰说:“应先装水!”我也跟着嚷嚷:“应该先装大石头!”同学们的想法多种多样,却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所以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杜老师做了示意安静的手势让我们静了下来,说:“好!我先装沙。”杜老师说着便把沙倒了进去,望着这差不多半瓶的沙,唐维优失望地摇了摇头。“好,我再来装水试一试。”9结果还是不行。杜老师又说:“由此可见,只有先装大石头了?”“对!”同学们齐声回答。
然后同学们又回答了杜老师提出的疑问,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顺序基本上是:先装进大石头;再装进小石头摇一摇,让小石头塞到大石头的缝隙中;接着装沙,又摇一摇;最后将水慢慢渗进瓶里。
看着这装得满满的瓶子,杜老师说话了:“这个实验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下教室像个麻雀林了。不一会儿,有人举手了,杜老师让他们一一说了。不过我倒觉得杨桐说得好——这瓶子就像我们的大脑,应先装主要的,如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再装次要的,如音乐、美术等;最后再装一些其他什么的。不然,该装的没装,不该装的却塞满了,主要的就装不进去了。
这堂语文活动课不但让我高兴,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思考一下。因为这个,我喜欢语文活动课。
1.模仿下面的词组,填写词语。
装得满满
( )得( )  ( )得( ) ( )得(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比喻句,并分别说出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 )比喻( )
3.同学们一共提出了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老师为我们演示正确的方法,请将下面的步骤填写完整。
先装进( );再装进小石头( ),让小石头塞到大石头的( )中;接着装( ),又摇一摇;最后将( )慢慢( )进瓶里。
5.杜老师是想通过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就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的拿起了话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的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 ,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就和探索上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
②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分散——( ) 直率——(    )  熟悉——(    )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划线的句子。
————————————————————————————————————————————————————
(4)短文最后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
——————————————————————————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李时珍晒“书”
李时珍生长在医学世家,自幼(热爱 酷爱 喜爱)读书,才智过人,年方十四便考中秀才。||
李时珍的家乡,有一庸医,此人不学无术,可是却假充斯文,开口《伤寒论》,闭口《药性赋》。这位庸医家财万贯,更有藏书之癖,他平时不惜重金,购买天下医书,以此来(炫耀 夸耀 赞扬)自己。
李时珍祖上世代为医,家境贫寒,只能维持温饱。再加上他常常为贫穷患者义诊施舍,所以无钱买书。为了更精通医道,博览众书,李时珍多次向这位庸医借书读,可是均被他无情拒绝。
有一年夏季,梅雨季节刚过,庸医便命家人将书房内的藏书搬到院子里晾晒。各种古典医籍摊晒了满满一院子,他自己(高高兴兴 沾沾自喜 扬扬自得)地在院子里踱着方步。这时正巧李时珍去一病人家治病路过这里,见满院子都是晒的书,便一时兴起,走进院子里,只见他解开衣襟,躺在晒书的架子旁,袒胸露腹,也晒起“书”来。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问道:“李先生,您这是做什么呀?”
李时珍笑道:“我也在晒书啊!”庸医更加不解地问道:“先生的书在哪里呀?”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说:“我的书装在这里面。”庸医听后,知道李时珍是在(讥讽挖苦嘲笑)他,惭愧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
【小题1】用“√”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小题2】概括段意(根据短文中用“||”分成的两段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李时珍晒的“书”和庸医晒的“书”有什么区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这个庸医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