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1.结合对内容的理解,给文章添加一个标题。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具体写了童第周的那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从动作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请按照要求从文中各摘录一个句子。
心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9 02: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个和尚(shanɡ)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ɡ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它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就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它们的软肉吞噬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它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贝壳多么漂亮!”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又带着棱角,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    )潮又退了(    )它还在沙滩上(    )壳已经破烂(    )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小题1】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标点。
【小题2】读了文章我们知道“漂亮的贝壳”可以用来_____;那只丑陋的贝可以用来______。“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中的“色彩”是指______。“线条”是指_______。
【小题3】“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这句话中说“做贝的荣誉”是指______,“它默默的,说不出来”是因为_______。
【小题4】文中作者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成的”中“这”是指_____;联系上下文,你从哪里看出贝是用血和肉磨石子,用横线画下来。
【小题5】“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为什么“可怜”,又为什么“可敬”?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训练
买小狗的小孩
①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立在店门前,然后便低头算账。    
②“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③老板抬起头一看,只见一个瘦小的男孩子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    
④“一百块钱一只。”老板回答说。  
⑤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二分。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⑥老板回过头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几只毛茸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瘸(qué) 一拐的。   
⑦男孩子指着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⑧“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是个瘸子了。”    
⑨“我就要这只小狗儿。”男孩说。    
⑩“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了。”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块六角二分作定金,以后一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    男孩子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
【小题1】文章第⑥自然段中的“小肉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老板认为瘸腿的小狗可以不要钱送给小男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认为瘸腿的小狗值一百块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中,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男孩对待瘸腿小狗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