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另一个来不及跑,只好躲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嗅他的脸。这时候,他屏住呼吸。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 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
“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的,都不是好朋友。”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3.按短文内容填空。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   。另一个人
4.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5 01:5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哑吧”学生
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他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有 唯独 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了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________医生怎样考验你,你________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__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__医生问孩子的母亲__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__是的__医生__母亲回答说__
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qín  fèn  cōng  míng,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许多“绝招”,不少yí  nán  bìng  zhèng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繁重 严重 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好,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________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________会坏了老师的声誉。”
“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名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小题1】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________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________医生问孩子的母亲________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________是的________医生________母亲回答说________
【小题2】将文中横线上的拼音换成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qín  fèn  cōng  míng
yí  nán  bìng  zhèng
quán  shén  guàn  z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题3】文中两个括号里用得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仅……还……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无论……都……
①记住,________医生怎样考验你,你________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②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________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________会坏了老师的声誉。
【小题5】找出文中描写“哑巴”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可以归纳成四个部分:答应收徒、装哑学医、治病救人、吐露心声。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两部分内容是:________。
【小题7】说说“哑巴”学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_____________

我四岁半时,爸爸和妈妈因感情不合而离异。我听大人们议论:爸爸和我不像个家了。‖

时间不久,她突然来了。我与她很陌生,格格不入。她比妈妈小好多岁,长得比妈妈好看。她话不多,手可勤,下班回到家就闲不住。我和爸爸的世界在她手下很快变了样儿。爸爸自然高兴,我心里却不舒服,仍想着自己的妈妈。爸爸逼我叫她“妈妈”,我硬是不肯,而且哭了,还扬起手去打爸爸。“叫我阿姨好了。”她说,看不出她有生气的样子。她下班回来常给我带些好吃的,还有玩具、衣服⋯⋯给什么我都要,可就是不叫“妈”。

她做了绝育手术,为的是只要我一个,爸爸又逼我叫她“妈妈”,我还是不开口。“就叫阿姨好了。”她还是那句话。

我的生日到了。那是她第一次为我过生日。我的小房间布置得焕然一新,我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她还给我买了许多学习用品。吃得更新鲜,都是她亲手做的。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大蛋糕,上面插着13 支蜡烛,蛋糕上用奶油镶嵌着四个字:新的旅程。烛光与彩灯相辉映。说笑之间,我飘然如梦。恍惚中,我情不自禁地冲她叫了声:“妈。”她马上应了一声,很自然。爸爸当然高兴。从这以后,我便开始叫她“妈”了。‖

我觉得眼前的妈妈就是我亲妈。妈妈的胸怀是我最安全的地方,妈妈的扶持是我学走路的拐棍,妈妈的宽容是我成长的雨露。

【小题1】给短文选个最合适的题目加上。
(1)好后妈
(2)我和后妈
(3)同是亲妈
【小题2】用“‖”把第二段画出来(第一、三段已用“‖”标出),并写
出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哪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思想,找出来打上“√”。
A.通过“我”对后妈感情转变过程的记叙,说明后妈对“我”很关心。
B.通过“我”对后妈感情转变过程的记叙,赞颂了后妈心胸的开阔和宽容。
C.通过“我”对后妈感情转变过程的记叙,表达了“我”对后妈的感激之情。
【小题4】按照句子的意思从文章里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_____________)
(2)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_____________)
(3)有抵触情绪,不相容。 (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童心的天堂

黄小平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颗)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作)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致)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钮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让雪人披上棉衣,会多暖和一些。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深秋,叶子纷纷从树梢落下来。

“妈妈,现在怎么不刮风呢?”

“现在刮风不是很冷吗?可为什么想要刮风呢?”

“(   )刮风,这些落叶(   )可以乘着风轻轻地落到地上,就不会摔得那么疼了。”

“孩子,见别人摔倒了,当你懂得去疼别人时,你的心就是垫在地上的棉絮,摔倒的人,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

“妈妈,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

(选自《好家长》)

【小题1】选出文章括号中正确的字。
【小题2】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草叶上的露珠为什么会越来越小?( )
A.因为阳光的照射。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就不会变小。
B.蒸发掉了,但是露珠不会全部消失。
C.因为水分蒸发掉了,即使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也会全部消失。
D.被草叶吸收了。
【小题4】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他在北平读的小学和中学,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3--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这篇文章,可分成四大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邓稼先一生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