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代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 tiāo  tiǎo )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满十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笼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暖的灯,为别人着( zhuó   zháo )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小题1】将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五花八门—— (________)(________)
单一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盲人心中明亮的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这里“心中的明灯”指的是________,“手上的明灯”指的是________。
【小题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B.我们夜晚出门要提着明灯。
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0 06:1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小题1】选择恰当的词语。
全都________(依赖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
老牛________(挣脱甩开)了缰绳
任凭司机怎样呵斥________(驱赶驱使)
似乎在________(呼唤叫唤)什么。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________  热闹________
【小题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稀________  疼爱________
【小题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    )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B.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C.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小题5】“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请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小题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 聪明伶俐——____________
【小题2】A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
B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和_______。
【小题3】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用文中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昧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高兴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雨之后的对话我还能脱口道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穿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儿,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足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几十足的招呼特别富有质感与热度。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小题1】“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文中的“京味儿”,说说“京味儿”有什么特点。
【小题3】“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