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昧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高兴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雨之后的对话我还能脱口道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穿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原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儿,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足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几十足的招呼特别富有质感与热度。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小题1】“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文中的“京味儿”,说说“京味儿”有什么特点。
【小题3】“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19 10:3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吃草莓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几盆草莓。每盆中的草莓秧只有几棵,藤藤蔓蔓却长满了花盆。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果实挂在枝头。远远一望,就像一团团小小的火球,美丽极了。
草莓秧的每一根枝头上都有三片叶子,枝叶上面,布满了细细的茸毛。初春,草莓花就开在枝头中间。每朵花有五片白色的花瓣,花瓣中间有黄色的花蕊,看上去那么养眼、协调。走近它,便会闻到浓郁的花香。花瓣凋谢之后,花蕊就长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球,如豌豆般大小。渐渐地,小球变大,颜色由绿而黄。到了初夏,草莓果又大又红,形状如小桃子一般,上面狭小,中间和下面大而圆。成熟的草莓果表面凹凸不平,颜色红而发亮。如果咬上一口,就会看到白白的果肉,里面没有核,甜中带酸,味道美极了。
朋友,当草莓成熟时,欢迎你到我家来,我一定摘下最大最红的草莓请你品尝。
(1)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 ) 品( ) 成( )
(2)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花草的香气)浓重。( )
②看在眼里感到舒服。( )
③表面高低不平。(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草莓枝叶的特点是:上面布满( );草莓花的特点是:花瓣是( ),中间有( ),走近它能闻到( );草莓果的特点是:小时形如( ),成熟时如( );颜色由( )到( ),再到( )。
(4)你喜欢吃草莓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游荡 瓢溺)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黄的麦田,麦穗随着清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地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的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想象着,那该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再壮丽也看不到了,他又号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寂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 飘扬 浮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愿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眼睛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虽然很模糊,但却是看见了。他激动地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小题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滔滔不绝:________。
全然不知:________。
木然: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选择文中括号内你认为适合的词语。 
(游荡 瓢溺)________着鸭子 不要再________(夸奖 炫耀)
星星________(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    徐徐________(飘动 飘扬 浮动)
【小题3】读文中画线句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思考老人为什么要向他描绘窗外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
A.老人已经失明的眼睛在“他”心中永远是明亮的。
B.老人的心灵是那样的美好。
C.老人的眼睛虽已失明,但老人的精神在“他”心中是伟大的。
D.“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小题5】对本文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记叙老人对病友精神上的帮助,表现出老人崇高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们美好心灵的赞美。
B.通过“他”对老人的理解,表现出老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C.通过“他”对老人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D.通过“他”住院期间所遇事情的记叙,表现出了人们美好的心灵,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赞美。
【小题6】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老人的崇高精神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坐过站
那天,刚上公交车,突然有人冲着我喊了一声:“嗨!陈老师,做什么去啊?”我抬头一看,是个二十几岁的姑娘,我打量了她好久,也想不起来她是谁。再说我也不是老师,她肯定认错人了。车上的人很多,我不想让那姑娘太尴尬,就冲她礼貌地笑了笑:“去办点事。”那姑娘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也笑着应付她说:“是呀,是呀,岁月不饶人啊。”姑娘从人堆里要给我让座,我不好意思,可她硬是拉拉扯扯地让我坐下了。她站在我身边,还是不停地跟我念叨一些学校的事儿,我感到越来越招架不住了。这时,公交车正好到了一站,我说:“我到站了。”那姑娘马上说:“真巧,我也在这儿下。”
刚下车门儿,那姑娘就急着往大街对面走,一面走还一面跟我说:“再见了,大叔。”我更加迷惑了,就问:“姑娘,你怎么又喊我大叔了?”那姑娘说:“车上有个小偷,他一直盯着你的包,所以,我就认你做老师了。”我恍然大悟,赶忙问她:“你去哪儿?”她已走到马路对面,大声地笑着说:“我坐过站了。”
【小题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恍然大悟”的意思。
“我”听了姑娘的话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原来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姑娘真热心,坚持要给“我”让座,她是尊敬长辈、有礼貌的人。
②姑娘“硬是拉拉扯扯地让我坐下了”,表明“我”是不情愿的。
③姑娘是为了让“我”摆脱小偷,才执意让座,并和“我”交谈的。
【小题3】姑娘的言行让你体会到她的哪些优点?(    )(多选)
①心地善良   ②富有爱心   ③见义勇为
④聪明机智   ⑤健谈油滑   ⑥乐于助人
【小题4】人间不能没有爱与正义,只有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请你做一个爱的天使,写一句话,呼吁人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拓展阅读。
要坚决把老百姓的耕牛找回来
一天晚上,邓小平正在工作,警卫员进来报告说:“有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
邓小平亲自接见了漆老头,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说:“要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一定会还给你的。”他心想这一定是误会,就叫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
第二天中午,工作队同志回来向邓小平同志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    )不知耕牛是谁家的,(    )仍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要群众来认领被土匪抢劫的财物。邓小平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地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当天晚上,那位姓漆的老人提了一篮糍粑和一袋红芋来到邓小平住处,一定要见昨天接见他的那位首长。当他见到邓小平同志时,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了你们,全家人非要我来请罪不可。”邓小平说:“一点儿误会,没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粑和红芋。邓小平说:“我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准随便收老百姓东西的,望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也只几十文,你给我这些钱我怎么也不能收。”邓小平说:“军民一家,算我们互赠礼物,你的东西我们收下,这一块银元,算我们赠送你的礼物。”漆老头大概也感到难以推辞,收了一块银元,千恩万谢地走了。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短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塑造邓小平的光辉形象。
【小题3】漆老头的耕牛到底被谁牵走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当邓小平知道老人丢失耕牛的事情之后,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当老人向邓小平请罪时,邓小平又是怎么对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