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
信任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真有趣,终于,有一天,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阴下,小屋旁的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我们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们提着沉甸甸的篮子往回走。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朋友说。“也许会学会的。”朋友淘气地回答。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 )我不禁回头( )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 )那间小屋( )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 )在那儿( )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悦——( )    顽皮--( )
凝视——( )    原委--( )
【小题3】概括第3自然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为什么久久地注视这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5 08:4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快乐阅读。
解放目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小题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______)   开辟(______)   陶冶(______)
博览(______)   增长(______)   提高(______)
【小题2】理解加点的字,并用所给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这几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同类题3

阅读短文。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小题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 聪明伶俐——(______)
【小题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小题3】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小题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
【小题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
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而且特别勤奋。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份晚报

从一个饭店回家,已是晚上9点多钟。头昏胀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高一脚,浅一脚( 。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我一跳。

我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蒙眬的眼睛看了看,是个10来岁的女孩。我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我立定了,回过头来。“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张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____嗯____买张____西江晚报____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奇怪了,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拿着钱,我就过去了,买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是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看到了。”“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人。”我的酒醒了大半。“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 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张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她一个小时了,她肯定卖不掉。”

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从树影底下跑开了。

【小题1】给文中划线的空白处加标点。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词换成另外一个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小题3】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一想,你该向文中的小女孩学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可以换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