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是否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写出下列词语划线的字注音。
秋实(  ) 发(  )
2.理解下边加线词语的意思。
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秋的终点:(    )
3.第一段中指出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 ),“后”是指( )。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运用( )的写法来表现夏天的这一特征的。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5.这两段蚊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23 04:2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类文阅读。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地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小题1】文中画“____”的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从哪几方面写了鄱阳湖的美丽多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鄱阳湖为什么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小题6】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阅读。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
指手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志不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课文,给下列词语写出反义词
A.
嘲笑— (______)  寂静—(______)     虚弱——(______)
【小题3】“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A.”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先后两次静下来的句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