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火车提速“能手”——摆式列车
(1)一条铁路不可能是笔直的,总会有许多曲线。火车走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为了保证安全,列车走在各种半径的曲线上时,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一些欧洲国家的铁路部门设想在原有非高速铁路的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采取让列车车体倾斜的一系列措施,使列车以较快的速度通过铁路曲线区段,缩短旅行时间,更快、更好、更经济地实现铁路高速化。
(2)当前,瑞典、意大利等国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型列车——摆式列车,它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当列车经过曲线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运行实践表明,摆式列车通过曲线速度可提高20%-40%,最高可达50%。也就是说:常规线路可行驶准高速列车(时速160—200公里),准高速线路可行驶高速列车(时速200---350公里)。摆式列车不愧为“曲线冲刺能手”。
(3)摆式列车的优势在于,它不需重新修筑特别的高速火车轨道,只需对现有线路适当进行改造。因而它的投资远远低于新建高速铁路,所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采用。
(4)澳大利亚本来拟新建从墨尔本至悉尼的高速铁路,因建新线投资过大,经反复论证,最终在原有线路上,通过了采用摆式列车。美国东北走廊华盛顿至纽约铁路,1993年租用瑞典制造的摆式车体电动车组试运行,时速由200公里提高到250公里,1994年已正式投入运营。日本的山阳新干线,列车时速已达260公里,为了赶上国际水平,也在研制采用摆式车体电动车组,要将时速提高至300公里以上。目前,摆式列车作为尖端技术,已先后引入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芬兰和瑞士等国,发展前景令人瞩目。
(5)瑞典是最早发展摆式列车的国家。瑞典的摆式列车是摆式列车的杰出代表,自1990年以来。它已运行在哥德堡至斯德哥尔摩之间,全程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个半小时缩短至不到3个小时。摆式列车在瑞典已运营7年多,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最近,我国已从瑞典引进第一列摆式列车,它对于我国既有线路提速来说,具有节省投资和投入运营快的优点,不久即将运行在广州-深圳-香港铁路干线上,时速可由目前的16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
(选自2004年第4期《科学论丛》/曹炳坤)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小题2】说明对象具有什么特征?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小题3】请你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当前,瑞典、意大利等国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型列车——摆式列车,它是集电脑、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列车。( )
(2)当列车经过曲线时,在电脑控制下,车厢会自动倾斜,抵消离心力的作用。行走在直线上时,车厢又恢复原状,就像玩具“不倒翁”一样。( )
(3)也就是说:常规线路可行驶准高速列车(时速160—200公里),准高速线路可行驶高速列车(时速200---350公里)。
【小题4】从文中提取我国火车提速的有关信息,请您用笔在原文上划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7 01:3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短文。

泉城

①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②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līn)到了水面上来。

③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④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⑤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太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⑥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小题1】读完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写了济南七十二泉中的__________、五龙潭、_______和趵突泉。如果不认识“趵突泉”的“趵”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
【小题2】短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先抄写其中的四个,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①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②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出来。
③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④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1)用“○”圈出三个描写泉水流动的字。同样是描写泉水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第二个“老虎”不是真的老虎,所以要加上引号;第③句中的“咕嘟咕嘟”是表示声音的,一般也要加上引号;第④句中,“泉城”已经成为济南的代称,所以也要加上引号。那么,读下面三个句子,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引号。
① 教 室 里 很 安 静 ,只 能 听 见 哗 啦 哗 啦 翻 书 的 声 音。
② 那 只 先 出 来 的 幼 龟 ,原 来 是 龟 群 的 侦 察 兵 。
③ 罪 恶 的 子 弹 还 威 胁 着 娇 嫩 的 和 平 之 花 。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朱德的扁担
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修筑 修建)五大哨口工事、安顿好重伤员修建红军医院外,还有一宗大事就是要准备粮食。可是井冈山 “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粮很少,仅够群众自用,部队要吃粮、储粮,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队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到山下的宁冈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着实难走。尤其是从桃寮到黄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着手走,也累得够受,肩上挑着担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运粮,总是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当时,朱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总是跟大家一同去运粮,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满满的。大家看到朱军长晚上要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粮,可是朱军长却地说:“吃饭有我的分,挑粮也有我的分!光吃饭不挑粮,那不成了剥削阶级了吗?”
怎么办呢?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有一天,队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粮。天没亮,大家都起床了。吃过饭,有的 着箩筐,有的 着麻包,有的 着布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朱军长也准备动身,便去拿放在墙角里的扁担。奇怪?扁担突然失踪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军长的扁担哪去了呢?原来是红军战土们为了让朱军长在家里多休息一会,故意把扁担藏起来了。谁知大家刚走上黄洋界,朱军长又挑着箩筐,满头大汗地赴上来了。等他坐下来休息时,人们才发现朱军长又新削了一根扁担。过几天扁担又不见了,朱军长又削了一根新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
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朱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红军战士还编了首歌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粮爬山累了时。红军战士就用这首歌谣互相鼓励。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更(激励 激动)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小题1】为下面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着(  )实  空着(  )手
【小题2】将文中(  )不合适的词语划掉。
【小题3】将”背、挑、提”填在第三自然段的    处。
【小题4】指出下面各句中双引号的作用。
a.表示引用 b.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意思  d.反语或讽刺
①有位红军想了一条“妙计”。( )
②从此,朱军长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 )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
【小题5】写一写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小题1】选文从两个方面详细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方面是___________ ,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选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学习卡。
【小题5】采用首尾照应的方式给文章加上一个结尾,引发读者的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