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站歌声
修祥明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去和千里之外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边定居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福。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风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车上的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会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她去县城体检,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1)判断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在( )里画“√”。
①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 )
②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似的。( )
③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风跑着。( )
④她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 )
(2)苗兰老师来到站台,为什么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3)苗兰老师离开乡村小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车上的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的原因是( )。
A.病痛正折磨着她,她很疼痛。
B.因为她为没有告诉孩子们事情的真相而悲伤。
C.因为她要永远告别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而无比痛苦。
D.孩子们的热情感动了她。
(5)“小站的歌声”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18 09:5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从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恳求 哀求 要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 期望 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声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 拉住 捉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看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抓住 攥紧 牵着)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床间,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过来是个(事迹 伟绩 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抢救 救治 拯救)一切。’”
【小题1】用“√”画出短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小题2】这篇短文赞扬的是(    )
A.父亲对女儿的爱B.母爱的伟大力量C.护士的真诚爱心
【小题3】短文中有五处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分别说明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峰峦起伏、云雾缭绕的台湾山区,生活着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同胞。他们辛勤地开荒、修渠、伐木、狩猎、建屋;在深山谷中用藤、竹搭起无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自制木杵和独木舟,征服了各种险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每年金秋之际,高山族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丰年节,欢庆一年辛勤劳动的收获,预祝来年收成更好。
丰年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八月间择吉日举行,节期6~7天左右。节前家家酿酒,户户宰杀猪牛。节日一到,村社中男女老少盛装汇集在一起。他们点起篝火,老人们饮酒叙谈,年轻人则手牵手围着火堆绕行,边唱边跳,彻夜不停。在丰年节的喜庆舞蹈中,“舂米舞”独具民族特色。
舂米舞又称杵舞,取材于舂米劳作,是舞蹈化的劳动,献艺者是勤劳而聪明的高山族妇女,多数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她们身穿用麻布缝制的彩色衣服,戴上贝壳、兽骨等磨制的装饰品,手执木制的长舂米杵,在音乐声中环绕石臼操杵作歌。长杵碰击石臼,不仅击出清亮悦耳的音响,而且每根杵撞击石臼的不同部位,仿佛打击琴键似的,发出清浊各异、铿锵成韵的乐音,形成神奇迷人的打击乐曲。妇女们在舂米的过程中,一边和着一定的节拍踏歌举杵,一边用脚掌拨弄涌出臼盘的粟米。长杵错落有致地一上一下,与节奏性的顿足浑然天成地形成和谐优美的杵舞。此刻,还有人在旁击鼓助兴。婉转悠扬的歌声,雄浑有力的鼓点,还有富于写实意义的动作,三者互相融合,韵味无穷。难怪它流传甚广,久演不衰。
高山族人爱唱歌,唱歌是丰年节的重要内容之一。高山族的传统歌曲一般采用即兴吟诵的形式,曲调高亢雄浑,旋律扣人心弦。节日的民歌中,有颂祖歌、狩猎歌、耕作歌,歌手们歌颂勤劳勇敢的英雄,向往着幸福美好的明天。动人的歌声穿透山林,飘向日月潭,在碧波粼粼的湖水上悠然荡漾,余音久久不绝。
1. 什么是丰年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山族是怎样过丰年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快乐阅读,轻松答题。

去年的树

一棵树____它和一只小鸟是非常好的好朋友____小鸟整天在这棵树上唱歌____树整天________(倾听  聆听)小鸟的歌唱____可是____寒冷的冬天已经临近____小鸟不得不与树分别了
树对小鸟说:“再见了。明年请你再回来,让我听你的歌声吧。”“好啊,你等着我吧。”小鸟说着,向南方飞去。春天回来了,田野和森林里的冰雪________(融化  溶化)了。小鸟又飞回它的好朋友——去年的那棵树身边来了。可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去年的树不见了,只有树桩留在那里。“这里的树到哪里去了?”小鸟问树桩。树桩说:“伐木人用斧头把它砍倒,然后运到了山谷那儿。”
于是,小鸟向山谷的方向飞去。山谷那儿有一座很大的工厂,里面发出“吱嘎吱嘎”的锯木头的声音。小鸟落在工厂的大门上,问道:“大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怎么样了吗?”门回答说:“是树吗?它在工厂里被锯成小木棍,做成火柴,卖到了那边的村子里。”
于是,小鸟又向村子的方向飞去。油灯的旁边有一个小女孩。小鸟问她:“请问,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小女孩告诉小鸟:“火柴烧没了,可是,它点燃的油灯还在燃烧着。”
小鸟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那支歌。火苗________(微微地  轻轻地)摇晃着,似乎心里十分高兴。
唱完那支歌,小鸟又盯着火苗看了一阵,然后飞走了。
【小题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小题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小题3】去年的树怎么了?小鸟为了找它去了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鸟为什么要给火苗唱歌?为什么要给火苗唱去年的那支歌?临飞走时为什么要盯着火苗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