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理解题。选择题均为单选,请把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简答与填空题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或相应空格里。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一览表
年度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2010
31.67%
58.07%
76.02%
2014
45.71%
74.36%
83.28%
 
[材料1]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材料2]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3]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4]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带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2009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岁-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什么趋势?(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2.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随年龄增长近视发生率有什么变化?(   )
A.保持不变   B.明显减少   C.明显增加   D.不能确定
3.据上述资料可知,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有哪些?(请写出三点)
(1)  
(2)  
(3)  
4.有人说,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发病率就低。你认为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请联系文本信息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8 09:04: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阅读。
我是中国人
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日常生活里,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民族气概。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侮辱。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这个使馆人员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___________”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昂头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吉鸿昌不愧是真正的中国人。
【小题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崇洋媚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吉鸿昌在木牌上写了什么?请你将短文中横线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小题3】写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外类文阅读。

大海是顽皮的。你在海边奔跑时, 一朵朵浪花便追上来,挠你的脚心,拍打着你的腿,还不时地往你身上、脸上______(溅、打、撩、吹)着水花。当你要追赶时,它们都“咯咯”地笑着跑回大海妈妈的怀抱。一边还指着你,哗哗地说着什么。你趁它们不注意,飞跑过去,抓住它们。可机灵的小浪花又从你的手指缝里______(逃、退、滚、缩)了出来。你笑了,你被小浪花的淘气逗笑了。

大海是热情的。起伏的大海,一朵朵溅起的浪花在热情地向你招手:“来呀,勇敢的孩子!”你不顾一切地“咕咚”一声跳进水里。大海给你使不完的力量,给你无比的勇气。你劈开波浪,向着远方,不怕困难,勇敢前进!这时你会感到海天广阔,无比自豪。

大海是可爱的。她珍藏着无数的宝贝,她哺育着无数的水族。她______(推、打、掀、敞)开大门让人们去采撷海底的宝藏,让人们享受美味的海产。她向人们献出自己的所有,这是多么可敬的无私的奉献啊!

大海是神奇的。清晨,大海的卷发被太阳公公染上了一层金黄闪亮的颜色。三五成群的海鸥飞翔在海面,不时地用雪白的翅膀拍打着碧水。一只海鸥捉到一条小鱼,它们的几个同伴立刻追了上去和它打闹。啊!神秘的大海引导我们敲开科学知识的大门。

【小题1】查字典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采撷——字音:(________)   词义:(________)
【小题2】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选择括号中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小题3】填空。
(    )的大海    (    )的宝贝
(    )的奉献    (    )的海鸥
(    )地招手    (    )地跳
(    )地笑 (    )地拍打
【小题4】本文写出了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给短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同类题5

类文阅读

泥活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一镞。①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②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来,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儿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小题1】(品读外貌)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描写了冯兰瑞老人的眼睛。第一个句子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______),第二个句子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______)。
A.一本正经B.全神贯注C.粗中有细D.精益求精
【小题2】(品读动作)阅读下面句子,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
A.这句话是对冯兰瑞的动作描写,从中感受到了冯兰瑞老人的技艺高超。
B.这句话中描写人物的动词有“拿、挑、三剔两刮”。
C.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冯兰瑞老人纠结的心理。
D.“他似有所悟”中的“悟”指的是武松打虎,必然用劲,拳背上自然会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这样作品才会更加逼真。
【小题3】(辨析描写)文中标有序号的三句话依次是对冯兰瑞老人的(   )
A.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小题4】(分析判断)对“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一闪一闪的亮光”表现出了冯兰瑞之前开心的心情。
B.这句话侧重说明冯兰瑞爷爷的眼睛十分明亮,就像两盏烛光。
C.“亮光熄灭了”是在暗示冯兰瑞听了孙子的话后失望的心情。
D.这句话表现出了冯兰瑞爷爷此时的心理变化。
【小题5】(梳理脉络)下列选项中正确概括了冯兰瑞老人心理变化的一项是(   )
A.满意→舒畅→伤心→失望B.疑惑→开心→失望→伤心
C.疑惑→满意→开心→失望D.疑惑→满意→失望→开心
【小题6】(感知人物)除技艺高超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想象拓展)想一想:看到冯兰瑞亲手毁了自己的作品,孙子冯大有没有意识到爷爷的良苦用心?他会怎么做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