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八达岭西面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火车站——西拨子。被子春的一天下午,小站里来了一位军人,他站在磅称前要求托运两箱医用X光胶片。
小站啊,你实在太小,虽然站在纸箱前面的两位师傅都已年过半百,但他们生平还是第一次办理这种物品。
“这胶片易燃吗?”他们相互询问着,随后搬来了文件翻阅,可书上对这种胶片却只字未提,“请示上级车站!”
电话接到南口货运室,回答干脆极了:胶片、胶卷都一样,全是易燃品,不能托运。
军人的鼻子上沁出了汗珠,显然他着急了。他连说带比划地向老师傅们解释:这是一种特殊胶片,并非易燃品。
老师傅被军人的情绪感动了,粗糙的手第二次拿起电话听筒,康庄货运室的电话铃响了,可是回答并不比南口多一丝希望。
军人失望了,他知道路规和军规有着同样的威严,他哑口无声地站在那里。
“唉,您别急,别急!我们站小啊,太小!从没办过,没办过!我们要向国家负责,也要向旅客负责,都得负责!”老师傅们看着包装箱,终于合计出了办法。
电话筒第三次拿起,电流在几百里的干线上掠过,通到了胶片的产地——保定。
“保定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
“……这是安全胶片,可以托运!”
小事的结尾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歌颂!
哦,小站,你小得像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在祖国的运行图上有多少这样的小站,它们联成了祖国的动脉。
1. 为这篇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它是(  )。
A、《小站上的故事》   B、《有这样一个小站》   C、《胶片终于托运了》
2. 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与它相应的成语。
①“一个字也没有说到”——
②“像哑巴一样不能说话”——
3. 第十一自然段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4. 康庄货运室回答不能托运的理由是什么?
  
5. 文中“祖国的动脉”所比喻的是什么?
 
6. 简要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4 05:0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大舞台。

为了黑孩子的一条胳膊

今年早春二月的一个夜晚,一辆救护车在非洲冈比亚的道路上疾驰着。雪亮的车灯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救护车在一家医院门口停下来,一名七岁的黑孩子被抬了下来。他当天下午从十多米高的树上掉下地,左上臂的伤口流血不止。

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中国驻冈比亚医疗队骨外科主治医生关活茂刚做完一个手术,受伤的黑孩子就被推了进来。关医生发现,黑孩子左上臂下端骨头断裂,大部分肌肉断离,神经严重挫伤。在当地,像这样的病例,以往的处理都是截肢。这里的医疗条件极差,缺乏应有的医疗设备。从黑孩子摔伤到现在已达八个多小时,孩子现已昏迷。要保住这条胳膊是很困难的。“截”还是“保”?关医生思索着:截肢是很容易的,但从此这孩子就成残疾人了。我们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困难再大也要抢救孩子的这条胳膊。

于是,他果断地决定:“立即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关医生站在手术台前,紧张地工作着。他以最快的速度清洗伤口,整复固定了骨头,立即将断离的血管找到,熟练地缝合血管……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当血管接完,放开两端血管夹时,一双双眼睛盯住孩子受伤的左臂,“血流通畅了!”欢呼声同时从人们的嘴里发出。黑孩子的胳膊保住了。

手术完成已是第二天清晨,关医生顾不上休息,又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了。

 冈比亚医务人员对中国医生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赞叹不已。

病孩的父母紧紧地握住医生的手,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小题1】解词: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反义词:
熟练——(________)
【小题3】写出第二节、第三节的节意。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回答问题。
①黑孩子怎么受伤的?为黑孩子动手术的人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保住这个黑孩子受伤的胳膊是很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文章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回答:此时此刻病孩的父母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个和尚(shanɡ)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ɡ  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喝,还往菩萨(pú  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练习。

恩师

亲爱的老师,你还在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任教吗?你还在背(bēi bèi)着我故乡的小学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你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走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我们偏远的山庄。你丝毫没有繁华城市小姐的(矫  娇  骄)气,吃苦耐劳,稳重端庄,受到了全村父老乡亲和孩子们的喜爱。

那年你才十八岁,像大姐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们。我故乡的山野,那么多的沟沟坎坎,那么多的泥泞(nìng níng)小路。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时,你总是送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光着脚丫,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淌  趟)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浪花溅到你的身上、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头发,你却全然不顾。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让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灿烂的微笑像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决心像您那样    

【小题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画“√”。
【小题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不能和短文中的相同)
(    )的山野  (    )的小路
(    )的小河  (    )的山庄
(    )的声音  (    )的微笑
【小题3】短文具体写了女教师的什么事迹?(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短文内容,补充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