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小题1】用“________”分别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小题2】第1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特点;第2自然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的差异。
【小题3】海参的活动方法是(   )
A.附着在船底 B.靠肌肉伸缩爬行 C.利用水的反推力
【小题4】用“________”画出描写贝类活动的语句。这句话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举出一个例子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03 01:4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小题1】概括选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一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后,人们的反应如何?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
中国巡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观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选文,文中的“中华不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选文内容,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课内阅读。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平时,他喜欢访僧问禅,与人探讨佛理。相传,他在杭州做官时,有一次曾身着便装,独自去灵隐寺游玩。
灵隐寺地处西湖以西,这里庭院清雅,花木繁盛。苏轼见了,顿觉心中舒畅,心想这样一处胜境,方丈必有学问,便前往方丈室求见。
方丈上下打量了苏轼一番,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皱了皱眉,抬手说:“坐。”接着,又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
苏轼见他有些怠慢,心生不悦,就站着和他攀谈。
不一会儿,方丈见眼前这人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就渐渐堆出一副笑脸来,客气地说:“居士,请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
苏轼见他有讨好之意,依然未就坐。
又交谈了一阵,方丈越发觉得眼前这位书生非等闲之辈,便问:“敢问居士尊姓大名?”苏轼自谦道:“在下乃杭州通判苏轼。”
方丈大吃一惊,原来眼前这个人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苏轼。他连忙双手合十,躬身施礼,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坐!”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
苏轼见方丈这副模样,越发觉得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方丈素闻苏轼诗词书画冠绝天下,千金难求,于是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留念。
苏轼淡然一笑,信笔在备好的纸上写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写完,苏轼大笑而去。方丈见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小题1】把描写灵隐寺环境的句子用“~~~”划出来。
【小题2】这段话中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手法。
【小题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言谈很突出。(    )
(2)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
(3)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4)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
【小题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丈开始不知道苏轼的身份所以怠慢,后来知道了苏轼的身份后态度恭敬,说明方丈是一个知礼仪的人。
B.方丈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
C.苏轼给方丈题联是因为后来方丈对苏轼的恭敬使得苏轼开心。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