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Na
2
SO
4
、Na
2
CO
3
、CaCl
2
、KCl和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2)取无色溶液B,依次滴加AgNO
3
溶液和稀HNO
3
,有白色沉淀产生,通过该实验现象能否说明原固体中含有KCl,并说明理由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0-03-19 01:40: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物质以及各反应的生成物中,只有铁是单质
B.甲是碳酸钠
C.戊是氯化钡
D.图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个数为3
同类题2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B.酚酞试液滴入食盐溶液中变蓝色
C.铁锈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蓝色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同类题3
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小到包子馒头,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3步进行实验。资料:①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NH
4
HCO
3
NH
3
↑+ H
2
O + CO
2
↑ ;②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第1步:关闭K
2
,打开K
1
,经过加热,D中出现了明显现象。
第2步:关闭K
1
,打开K
2
,加热至试管B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
第3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第2步”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____。
(2)如果没有装置C,D中可能不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____
(3)写出实验中膨松剂的物质组成:____ 。
同类题4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A物质的俗名是
_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
(3)反应①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除尽
__________
;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那么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的纯度
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
同类题5
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剑蝴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