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闹的元宵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灯节或上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张灯结彩地庆祝,并有观灯的习俗,唐代把元宵节正式作为节日。在元宵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扎起各种各样灯笼挂起来,美丽极了。在灯笼上还有各种谜语。元宵节的夜晚非常热闹,人们猜灯谜、舞龙灯、舞狮子,还要吃汤圆,作为团团圆圆的象征呢!
1、短文共有(  )句话。
2、元宵节是我国的(  )节日。
元宵节的夜晚非常热闹,人们(  )、(  )、(  )、(  )。
3、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除了元宵节,还有(  )、(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7 07:12: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拓展阅读。

闻名天下“蔡侯纸”

东汉以前,人们通常都用竹简和丝帛作为记载文字的材料。有些很长的奏章要用许多竹简,翻阅起来非常不方便,也不便随身携带;而用丝帛作为书写的载体,虽然方便,但是很昂贵,普通人家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蔡伦平常喜欢读书,对于书简带来的种种不便深有感触。于是,制造出一种轻便的、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就成了蔡伦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蔡伦翻阅了许多前人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有一天,蔡伦看到宫女们在用蚕丝制造各种丝织品.从她们的制造过程中,蔡伦顿时有了灵感。他连忙赶回去,和匠人们共同研究,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混合在一起,捣碎弄烂,然后将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拌匀压实后晾干。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蔡伦终于制造出了廉价和实用的纸张。

蔡伦把发明纸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连同自己制造的第一张纸,一起献给汉和帝,请他过目。汉和帝亲自试验后,非常满意,重重赏赐了蔡伦,并把制造纸的方法颁布天下。当时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小题1】东汉以前,人们常用的记载文字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当时,传统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蔡伦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蔡伦从什么情景中获得了造纸的灵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蔡伦造纸的具体步骤: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训练15

我爱我的语文书

我不爱那小巧玲珑的玩具,不爱那漂亮时兴旺的服装,你问我到底爱什么,我将自豪地对你说:我爱我的语文书!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第一个盼望的就是新语文书。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一页一页地看下去。

每当上语文课时,我瞪大双眼,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倾听老师的讲解,生怕放过一个字。

每当清早霞光四射的时候,我就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两遍,三遍……毫不厌倦。

啊!语文书,我该怎么感谢你呢?你像一位亲切而耐心的知识老人,从拼音“ɑ、o、e”起,到深奥的古诗,都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解;你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们认识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带我们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让我们熟悉它们的用法……

岁月在流逝,转眼就过了5个春秋,你也源源不断地把知识送给了我们,使我懂得怎样看书,怎样作文。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说不完对你的感谢!

啊,我爱的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

【小题1】按“我爱语文书”,“我感谢语文书”,“我全心爱着的语文书”三个意思分段。(用“||”表示)
【小题2】短文中第2、3、4自然段都是具体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成语写下来。
(1)形容器物的小而精巧。(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连续不断。(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各用一个成语表示下列意思。(可用文中的,也可自选)
(1)没学期我一拿到新书就想看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
(2)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________________)
(3)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_____”画出描写语文书的作用的句子。
【小题6】本文的写法是(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借物抒情。( )  (2)借物喻理。( )  (3)借物喻人。( )

同类题3

快乐阅读。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摩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小题1】照样子,写句子。
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一个志愿。
    之所以     ,是因为    
【小题2】短文说明了(  )。
A.从小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长大了才能有出息
B.从小要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C.比尔·盖茨是一个爱看书、爱思考的人
【小题3】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拓展阅读。

黄继光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
他带领两名战士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
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小题1】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效(còu zòu)晓(fó fú)
误(yí tái)实(dūn zhūn)
【小题2】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堵敌人的枪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当战友们冲上“零号”高地,发现黄继光的遗体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朝鲜战场上,还有许多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头,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一天工夫,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再也没有来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个小小的花园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一角的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自在地歌唱;窗外,散发着阵阵清香……
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
1.第二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每条横线上填三个字)
2.第四自然段使用了(  )修辞方法。
A.拟人 B.排比 C.拟人和排比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以前,人们把这儿当成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另一番景象,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竟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____”在文中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