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下面哪种做法才是真正的朋友( )
A.小玲制止豆豆抄袭他人作业的行为,耐心给她讲解题目,帮助她独立完成作业
B.琪琪表示信守承诺,不会把李林弄坏黑板擦的事告诉老师
C.每次上学小俊总要张浩为他背着书包,张浩天天为小俊背书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3-21 01: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

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惧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

【小题1】请你依次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颇”字在字典时的解释有:①不正;②很,相当地。选文第二自然段中“颇爱”的”颇“字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第三自然段中“有失偏颇”的“颇”字应选第 ______种解释。
【小题3】照样子,写词语。
沾沾自喜(AABC)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千里迢迢(ABCC)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释圆想借茶杯和茶壶的位置关系,告诉年轻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班长脸红了
陈千穿上雪一样白的的确良衬衫,红着脸,悄悄地站在妈妈用的穿衣镜前,对着镜子,扯了扯衣角,拉了拉衣领、袖口……直到自己觉得衣服合身后,才高高兴兴地背上书包,一路小跑地向学校奔去。
陈千和李华同桌。李华是班长,已端端正正坐在课桌前读书。陈千走到座位上,从肩上取下书包,不料手一抖,“哗啦”一声,一失手将李华桌边的文具盒碰翻了。文具盒掉在地上,钢笔、蜡笔、圆规、直尺……sǎ(  )了一地。
陈千见了,忙说:“对不起,李华,请你原谅。”说完赶紧弯下腰,收拾地上的东西。
“你瞎了眼啦!还原谅个屁!”李华瞪着眼吼道。
“李华,你……干吗发火骂人!”陈千直起腰,把整理好了的文具盒轻轻地放在李华的桌子上,生气地说。
李华没有zài(  )吱声,因为值日老师已站在教室门口。
老师走后,李华余怒未息,愤愤地拿起钢笔,准备做作业。不料,在抽笔套时,由于用力过猛,笔管里的墨水溅了出来。有一滴正好掉在陈千那雪白的衬衫上,像只顽皮的“小蝌蚪”摇头摆尾地yóu(  )动,怪难看,怪刺眼的。李华吓呆了,两眼僵僵地盯着陈千的新衬衫和衣服上的那个“小蝌蚪”,硬着头皮,准备挨对方的一顿骂。
陈千明白,他的这件衬衫来之不易啊!是妈妈用上个月加班的钱买的料子,又是妈妈昨晚辛辛苦苦干到深夜才做成的。想不到还没穿一天,就……陈千越想越恼火,真想对着李华大嚷一阵。但他一看到李华那十分尴尬的样子,刚到嘴边的话却变成了另一种语言:“没关系。yǐ(  )后做事小心点就是。”出乎意料!李华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1.在短文中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合适的汉字。
2.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音信。③停止。④利钱。
“余怒未息”的“息”的意思是(  )
(2)失:①丢,丧失。②错误。③没有把握住,疏忽。④找不着。⑤没有达到目的。⑥改变。⑦违背。
“失手”的“失”的意思是(  )
3.回答问题。
(1)“刚到嘴边的话”大概是什么话?
(2) 李华的脸为什么红了?
4.写出三个与“赶紧”意思相近的词。

同类题5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小题1】智者说这位16岁的少年有这样的愿望是很难得的,他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原文找出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下面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处描写,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三处描写,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C.三处描写,作者从智者的:微微点头——两眼发光——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很成功。
D.三处描写,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回答的赞许,另一方面也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小题3】“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请你认真品味这第四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罢此文,你也许有不少启示。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现请你把你认为有益的话写出一例,供别人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智者的四句话很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快乐这一生活哲理。
B.智者的四句话单独读起来很有哲理性,但联系起来看有自相矛盾之处,如第二句话说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却说把别人当成别人。
C.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