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构建平等社会
B.强化中央集权
C.规范社会秩序
D.缓和诸侯纷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10 10:49: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同类题2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同类题3
关于商鞅变法,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燔诗书而明法令”
同类题4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同类题5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相关知识点
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