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2 07: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将“意义”注入美的“形式”,哲学家给“形式”一种美的定义,政治家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治术(为政治服务之术)。以下“艺术”形式属于治术的是( )
A.西周用“六艺”育人
B.《等待戈多》
C.苏格拉底人文精神
D.文人画
同类题2
“儒家文化”在英文中写为“the Confucian culture”,其中“Confucian”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同类题3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同类题4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克己复礼”的主张
C.爱惜民力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同类题5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相关知识点
文化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