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宣布新成立的共和国“当成为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要实现“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内政之统一”等,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政治方案。辛亥革命失败后,针对国家四分五裂的局势,孙中山无论在言论上或行动上都更加重视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认为,中国之所以必须统一,不能分裂,一是中国“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只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能使“中国变成很强盛的文明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

材料二 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即使存在外国的武装干涉,解放台湾虽有战争的与和平的两种方式,***仍通过各种渠道多次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与政策。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从世界现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按“一国两制”模式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刘孝良《论***邓小平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国家统一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邓小平在国家统一认识上的共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2-11 08:0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他在位期间“万不得已而用兵”的表现。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2)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发展大事记
1979年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2年1月
邓小平会见海外朋友时首先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9月
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表示,中国将运用“一国两制”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983年6月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对大陆和台湾如何实行“一国两制”政策作了较详细的阐述,通称“邓六条”。
1984年5月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整编自必修一、选修四教材

(3)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分析“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并概括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