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如果可能,是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自治,如果不可能,就脱离英国而自治”。“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 凯末尔说:“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最合适土耳其民族本性与精神制度的是共和主义制度。”

——《当代东方政治思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各自的政治主张。
(2)分别指出孙中山和凯末尔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概述甘地和凯末尔选择不同斗争方式的原因。
(3)你认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需运用哪些基本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20-02-27 02:4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直属中央领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且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汉魏时一般通过察举考试的方式选用御史,至唐、宋、明、清,需进士出身方可担任御史。唐、宋、元的御史台和明清的都察院均为中央最高一级的衙门。如宋代监察御史自“宰相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隋仿汉代旧制,颁布了巡察诏条六条。唐玄宗时,专以察吏六条巡行监察地方官吏。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孙中山在“五权宪法”学说中就提出,主张吸收古代设立“专管弹劾底官”的经验,使监察权力独立。民国建立以后,依照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由议会掌监察,但是“议会本职,在于立法,以之监察,不独旷耗时日于行政之琐屑,抑且陷立法机关于政争之旋涡”,而且孙中山的后继者也没有完全按照孙中山的构想实施。北洋政府的平政院虽掌有监察职权,却根本没有监察的实权。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受国民党中央监督指导,依法律行使检察权。然而由于制度结构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加上该机制的操作主体出于自身或客观原因,未能完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难以承载起反腐使命。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帝王重视监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监察构想作出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