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0 05:5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帝和大臣日益走向对立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同类题2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尚书省
C.元代的中书省
D.明代的内阁
同类题3
明朝嘉靖皇帝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也相权”,嘉靖朝的严嵩,万历朝的张居正,都以首辅身份权倾一时,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名存实亡
B.皇权受到制约
C.皇帝软弱无能
D.君主专制弊端
同类题4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同类题5
明代一些皇帝认为,“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置不误。”设立内阁可以“拾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负责行政事务的执行
C.拥有对皇帝的监察权
D.补充了中枢决策机制
相关知识点
政治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内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