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1 10: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明朝嘉靖皇帝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也相权”,嘉靖朝的严嵩,万历朝的张居正,都以首辅身份权倾一时,这从根本上说明
A.宰相名存实亡
B.皇权受到制约
C.皇帝软弱无能
D.君主专制弊端
同类题2
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
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同类题3
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
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
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
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
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
同类题4
明代,阁臣服务皇帝、辅理政事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无论是经筵日讲、票拟、诏对、起草诏书还是密疏言事等,阁臣都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见解。这表明
A.内阁的行政权力不断在扩大
B.阁臣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C.阁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皇帝决策
D.内阁威胁到了君主专制
相关知识点
政治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内阁